学习共同体理论在班级家校共育文化中的尝试

时间:2022-09-03 01:00:01

学习共同体理论在班级家校共育文化中的尝试

【摘 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进入青春期以后,许多孩子表现出了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家、家长、家庭氛围,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学习共同体理论出发,倡导建立班级家校共育文化,家校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理论 家校共育文化 教育

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合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合、渗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S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班级管理中,探索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价值。因为探索带给人的是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学习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愿景,而班级管理的共同愿景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这种共同的愿景能够创造出众人一心的良好势态,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能量。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倡导创造开放民主的文化,努力营造家长学习分享的氛围。笔者为家长推荐了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并倡导家长在班级QQ群里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节选的三位家长的读书感悟。

家长一:“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虽然还有差距,但我知道有差距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能完全读懂他们的世界,但至少她肯为我敞开心扉,给了我了解她的机会,总比关上心门好得多。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还有很多困难,但人生不就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吗?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会收获更多。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二:“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我不焦虑他就不焦虑,我不倔强他就不倔强;同理,我阳光,他也就会阳光。我改变了,孩子也在慢慢改变,这个过程可能没那么迅速,但只要方向对了,什么事情都别慌,慢慢来,一定会有办法的。”

家长三:“目前我们两人相处时,孩子还不愿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根据维尼老师的指导,慢慢地融化他,让他能够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引导他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健康有序。给他足够的信任、陪伴、支持,我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教育不必只争朝夕,可以慢慢来。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笔者把三位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时与《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的作者分享,获得维尼老师的点赞和转载。我在家长群里和家长分享:“教育路上,我们不孤单。教育不易,我们需要相互扶持,一路前行。欢迎更多家长分享读书心得,分享之后,就是财富,会影响更多的人,这也是功劳一件。”一名家长看了王奕妈妈的读后感说:“父母学会用认知疗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去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顺应孩子的心理去养育,这样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对我们有了信任之后,自然会合作,我们再去适时适当帮助孩子,顺其自然,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成人间的人际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另一名家长表示:“王奕妈妈是用心在读这本书,写得情真意切,天下父母爱孩子都是全身心付出,就让我们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用对方式,孩子会慢慢爱上我们的。”王奕妈妈回复:“受宠若惊啊!谢谢老师的夸奖,以后在孩子的教育上还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和家长学习。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坚持学习,跟孩子一起努力!”

在笔者心里,一个个鲜活的孩子,他们的生命不可重复,他们既要创造幸福的未来,也要拥有幸福的当下。而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是幸福,有义务培养孩子感受、体悟幸福的能力,并引领孩子用行动带给周围的人幸福。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面对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在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予以智慧的解决。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真正的教育,根本不是发掘人的第一,而是发现人的唯一,这才是成长的意义。我们尽历千帆,才发现最好的自己就在这里;我们阅人无数,才懂得最该珍爱的人其实是自己。这正应了梁晓声先生对文化的阐释: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上一篇:维持体育课堂纪律的浅见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