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欲望挖掘创新潜能

时间:2022-09-03 12:27:16

激发创新欲望挖掘创新潜能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一题多问对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创设“一题多问”情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我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已知条件:“甲数20,乙数50”,先让学生当小教师,提出有关分数方面的问题来考老师,一时间全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提出了下列问题:

(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2)乙是甲的几倍?

(3)甲比乙少几分之几?

(4)乙比甲多几分之几?

(5)甲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6)乙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

这样,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都想提出问题来考考老师,看能不能难住老师。在学生就相同条件提出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取舍,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保持问题在思维上的连贯性,不使问题偏离本节课的教学中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我准确把握课堂气氛,趁热打铁,提出“老师在小黑板上解答,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比一比,看谁的解答速度比老师快且又能全部解答对。”最后才由老师概括归纳出几种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一题多问,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复习课,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等内容的复习课时常常采用“一题多问”的方法进行系统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系统地复习旧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操作,激发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活动,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知识的奥妙,大胆尝试新颖便捷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过程中,抽象的时间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学生脑海中有较牢固的“十进制”概念,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也难以记住。因此在教学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让每位学生都拨动自己的钟表,认真观察三针之间的变化,结果很快地就弄清了钟面上三根针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将各自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张沿虚线对折,让他们发现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然后拿出形状完全一样的和形状不一样的一堆三角形,抓住孩子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拼图,从中领悟到只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依据自己的拼图,努力探究不同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同时给予一定的激励,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大面积、深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质疑问难,挖掘创新潜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当老师讲完新课后,都会提问学生:“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这时学生常常感到问题都让老师讲完了,无疑可问了;而遇到困难时,教师直接给出方法,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即忘,因为他(她)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一旦得不到老师的提示,又将不知从何想起。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给学生思考性的指导,即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设计好有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讲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后,老师肯定会反复强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一定要除以2”,学生也自认为记住了公式,也会跟着老师复述“一定要除以2”,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经常忘记“除以2”而造成计算失误。因此,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在学生自认为掌握了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后,问:“通过对比,你认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要注意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要注意什么?”“如果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不除以2将会产生什么结果?”“你能用一个通用公式来概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吗?”等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考性问题。教师适时的提问可帮助学生深入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实践、探讨并总结出来的结论掌握得更牢固,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忘记“除以2”的现象就很少出现了。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创造性地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三小学)

上一篇:试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充分运用教材 训练起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