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2 10:25:1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5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10-01

腹腔镜下手术在国内逐渐广泛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出血少等优势,只要合理选择适应症,熟悉盆腔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巧,可避免不必要的副损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患子宫肌瘤53人,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例,开腹28人,年龄37~65岁,平均45.8岁;既往开腹手术史6例,其中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例,异位妊娠2例,卵巢肿瘤手术1例,输卵管结扎术1例。

仪器设备:30度直径10mm腹腔镜以及全套电视摄像系统,双极电凝钳,超声刀,气腹机、冲洗器等设备和器械。

手术方法:(1)开腹手术:28例患者中全身麻醉6例,硬膜外麻醉22例,下腹正中纵切口,探查盆腔,如有粘连情况首先分离粘连,剔除肌瘤,1/0#微乔线“8字”缝合,常规关腹。(2)腹腔镜手术: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25例(82.5%),基本方法: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脐正中或上缘2cm做第一穿刺点置10mm套管针进腹,左右下腹相当麦氏点处做第二、第三穿刺点,在左侧耻骨联合上二横指偏外侧做第四穿刺点,主要步骤:镜下操作部分:(1)探查子宫,评估病变;(2)举宫器举宫,协助暴露手术野;(3)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12单位,电凝钩电凝肌瘤假包膜分离双极电凝用超声刀切断协助剔除肌瘤,1/0#微乔线“8字”缝合。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开腹手术组出现并发症3例(10.7%),其中术后发热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镜组1例(4.00%),其中术后发热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25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28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体会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因子宫的大小及有开腹手术病史,使腹腔镜操作难度增加,以及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术后高生活质量的渴求,各级医院能及时掌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安全的开展此项手术的非常必要的。

手术医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熟练解剖结构,具有熟练开腹手术的技能,掌握器械性能,并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好适合自己技术水平的手术对象,随着手术难度的加大并发症几率会逐渐增加[1]。术中操作应轻柔,快速,准确,绝不在视野不清晰时盲目操作,如遇术中出血时不可在解剖层次不清时盲目电凝,如遇盆腔粘连严重或瘤体过大,镜下手术完成困难时应立即中转开腹手术。冷金花等报道[2],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最高4.81%,而妇科手术的发生率仅0.6%。25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4.00%,说明手术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趋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理想手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腹腔镜手术操作要领,熟练掌握技巧,其价值和安全性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切除的一个理想的手术模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霞,张建萍,卢丹,等.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2):93-94.

[2] 冷金花,郎景和,刘珠凤,等.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I】.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6):430-433.

上一篇:胸骨后甲状腺肿52例外科诊治及分析 下一篇:小儿再发性腹痛9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