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剖宫产初产女婴术后心理分析及健康指导

时间:2022-07-13 08:14:54

高龄剖宫产初产女婴术后心理分析及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26-01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576例,其中高龄初产女婴97例,通过对其术后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患者中,均系初产且所剖婴儿均为女婴,其中35岁患者33例,占34.02%,35岁以上患者64例,占65.98%,平均年龄36.09岁。

2 心理状态

2.1 焦虑、抑郁 初为人母,对于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加上产妇自身对婴儿喂养、护理知识的匮乏及家属对婴儿性别的期望值不同,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形成。据统计,约50~70%的产妇于分娩后的第1周会出现轻度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情绪低落,这种情况一般持续约7~12天左右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情绪低落的症状持续超过2周以上,并在4~6周变得较为明显时,需警惕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1]。

2.2 悲观、恐惧 按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有关规定,首胎生女婴的农村籍妇女可以准予生二胎。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全部家庭希望二胎能生男婴,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种巨大压力,加上术后刀口疼痛不适及对再次孕产需二次手术存在过多顾虑等,易使产妇形成恐惧、悲观心理。高龄妇女妊娠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处于应激状态之中,易发生强迫、疑病等情绪障碍,有的甚至出现以感知、思维、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妊娠期精神障碍。表现为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减退,缺乏动力和自信,感到内疚、羞愧、易怒,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2.3 猜疑、期待 患者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多疑,陪护家属及室友之间的正常谈论,均可引起患者的无端猜疑,表现为整日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极度期望获得家人的同情与支持。

3 健康指导措施

3.1 针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除一般常规护理外,更需要注意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配合,因为丈夫的理解和细心照顾可以缓解产妇的各种压力,有效促使母亲角色的转换。鼓励亲属用亲情去呵护、关怀患者,多从身心、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及时排除负面因素,使患者能彻底放下思想包袱。缺乏社会支持将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2]。

3.2 针对产妇悲观、恐惧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首先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话,注重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鼓励产妇说出内心的感受,让患者有机会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善于调节气氛,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多讲解不良的情绪变化对自身康复及婴儿的不利影响,帮助产妇摆脱不良情绪,消除错误认识,减轻心理压力。

3.3 针对产妇的猜疑、期待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多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因势利导的去给予疏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讲话的语气、表情,学会使用肢体语言如眼神、微笑等辅交流方式,使患者感到温暖、赢得信任;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产妇心理上带来慰藉和亲切感,能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实践证明,初为人母的妇女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肯定与表扬、承认其情绪变化是常见的,并给予其希望这些症状是可以改善的[3]。

4 结果

本组97例高龄初产(剖宫产)女婴患者,经精心的临床治疗,在一般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效果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5 讨论

有研究[4]显示孕妇年龄越大产后抑郁发生率越高。Social Science andMedicine[5]曾在2007年报道生女婴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是生男婴的2.8倍。许多产妇认为配偶的情感支持可帮助其减轻焦虑、忧郁以及抑郁等症状。所以,高龄初产(剖宫产)女婴患者,仅有饮食方面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家庭的呵护、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针对高龄初产(剖宫产)女婴患者的不同心理应激状态,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指导措施,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自我康复保健意识,提高自信心,对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和谐家庭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HattonDC,Harrison-HohnerJ,Costes,eta.LSymptom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breast feeding[J].JHumLact,2004,21(4):444-449.

[2] BecK,C.T.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An update.Nursing Research.2001;50:275-285.

[3] Letoumeau N,Duffett-Legey L,Stewart M,et al.Canadian mothers perceived support needs dur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7 Sep-Oct;36(5):441-9.

[4]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5] Xie RH,He G,Liu A,Wen SW.Fetal gender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a cohort of Chinese women.Soc Sci Med.2007 Aug;65(4):680-4.

上一篇: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