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08:31:59

问题情境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较大幅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的提高。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求知欲望 积极思维 内在潜能

任初三化学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一直以来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获取知识,也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较大幅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的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化学对学生来讲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学科,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息息相关,贴的很近。要想使学生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认知并掌握最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如果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就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激昂的学习状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验中通过学生眼耳鼻舌的亲身感知,使他们能自主的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创设通俗、贴近生活实际的不同问题情境,以延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该知识点的教学目的自然是水到渠成。例如: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知识点,我就是先把钠放在水里,把镁、锌、铁、铜等四种金属放在稀硫酸中,让学生认真观察放出气体的种类和气体放出的快慢,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就很容易得到不同金属活泼性的快与慢。又如:空气的组成这个知识点,在用实验测定的过程中,玻璃钟罩内的红磷燃烧完毕后,水上升到五分之一时,我立即提出了问题:水为什么上升了五分之一?围绕这个实验,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陡然提起,空气的组成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如果仅仅是有兴趣当然还是不够的,它既需要学生自发的去研讨去学习去揣摩,也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和教诲,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激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义不容辞的坚守原则,对学生学习化学会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少走弯路,便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由“浅知”迈向“深知”,保持持久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酸碱指示剂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所常用的,对学生而言,抽象而不生动。为此,第一次提起酸碱指示剂时,我讲到了波义尔的故事,把他从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盐酸滴到紫色石蕊上变成红色,到他未放过这一微小变化,多次研究实验,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作以形象陈述,然后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来证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氢离子而不是氯离子?引发了学生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抽象的知识点变成了一个大家热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在此时得以较大释放。

三、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发展至今,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的深入浅出的研究,离不开对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论证,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到教学实践,探讨问题情景就是思维的本源,就是把已有的知识通过这样一种为学生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理解掌握,其实就是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提出对教学有意义的问题,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溶解度”时,首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蔗糖(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的量的水(溶剂)里呢?”以此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后,组织学生反思并评价整个探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崇尚科学思想的培养

当今社会,学习科学、崇尚科学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最普遍追求。我们作为教师始终站在了时代的潮头,肩负着引领学生并带动整个社会摒弃旧的封建思想,推进科技进步,帮助学生乃至国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重任。化学这门学科所给予我们的知识正是我们赖以实现此历史重任并最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结果的最好工具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目标讲述相关的化学故事(如科学家逸事、当代科技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等),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时刻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科技发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例如:在进行“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时,课前我就引入了小时候就经常有人提起的坟头“鬼火”故事,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大家还纷纷表示,经常听人提起这个情况,虽明知不可能是“鬼火”,但又解释不了。看到大家议论纷纷的样子,我立即着手通过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并由此解释“鬼火”产生的原因,大家恍然大悟,都有了“原来鬼火是这么回事儿啊”的感慨。显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更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崇尚科学的正确思想。

多年的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使我深深体会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元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化学教育[L],2000,(6);10-12.

2、何金兰,刘一兵,刘晓瑭.初中化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范,2004.

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31.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下一篇:让多媒体教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