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静态综合评价

时间:2022-09-02 06:21:04

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静态综合评价

【摘要】江苏省南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也是江苏省整体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根据江苏年鉴数据,采用AHP分析的方法,对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差异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AHP分析

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县域经济发展内涵

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与协调性的概念,笔者认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是经济适度增长且具有可持续性、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增长成果能够为惠及民众。

现有的研究文献,对于经济正常成果惠及民众等方面常有忽略。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为增长而增长,而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如果只一味追求区域经济增长,人民不能享受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果,即背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从长期来看,区域经济增长也将因此受到来自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的约束。因此,应该把增长成果分享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之中。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目前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选取反映区域经济状态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出评价对象区域的各指标综合得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值;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所选择反映区域经济状态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各区域分为几类,据此判断评价对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评价方法能否正确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所选择的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或者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择要遵循精炼、明确、可比等基本原则。本文也以这些基本原则为导向,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构建由经济总体发展规模、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成果分享水平3个方面共11个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指标权重确定中应用较多。由于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较多,且权重确定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评判结果,综合德尔菲法简单易行,且能综合考虑研究领域内各专家的意见和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和计算,进而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的优点,共同确定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各指标权重(见图1)。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目前,学术界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其中,系统评价法主要有模糊一致矩阵评价法(FCM)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CE),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模糊综合评判法从层次性角度分析复杂事物,符合复杂事物的状况,同时也便于赋权;模糊综合评判法是通过建立层阶结构模型,从层阶结构模型最底层因素开始上推,最终得出各个因素的变动对层阶结构模型最上层的影响。因此,笔者将该方法作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主要有五步骤。

1.建立层阶结构模型,即指标体系。

2.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按照实物正态分布特征,建立五级模糊评语集T。

T=[t1 t2 … t5]

4.确定评价单元和标准值。

评价单元为评价对象所在区域。评价单元通常选定为具有相似特征的特定区域,如本文提出的“县域”;标准值的确定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评价目的决定了标准值选取范围和选取时间。如为了查看被评价县同其他县在整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可将标准值的范围定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省,乃至全国。

5.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

对于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可多次反复征询经济专家或具有丰富经验的经济工作者意见,按照隶属度集确定其模糊隶属度值。定性指标隶属度集(见表1)。

6.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隶属度值分别同其权重相乘,自评判矩阵最底层开始上推,直至得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总评价值。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江苏省共有包括江阴、昆山、连云港等在内的51个县。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不同指标实际值是通过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平均值确定的。为了反映江苏省各县在全国县域序列中的位置,评价标准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按照全国平均最高和最低水平确定。利用模糊综合评价中的隶属度函数,可以确定各个单项指标的隶属度。将隶属度与其对应权重相乘,可以得到分项指标隶属度。根据以上计算得出江苏县域经济总体得分排名(见图2)。

图2 江苏县域经济总体得分排名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分化明显。综合评价总体排序中,以昆山、江阴等为代表的苏南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平均得分为0.4以上。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和常熟四个县市的总体水平最为靠前。而以江都、启东和如皋等县为代表的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明显低于苏南地区,平均得分在0.2以上。而以大丰、邳州等县为代表的苏北地区,则无论是经济发展总量,还是经济成果共享,其得分都明显偏下,且同苏南和苏中区域差异明显。(2)区域内部发展状况不均衡。昆山、江阴和吴江、太仓等都隶属于苏南地区,在这一区域中,昆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水平也较高。而吴江和太仓等县则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昆山市。同样,苏北地区的泗洪、丰县和响水等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明显低于大丰、邳州等县。此外,在经济发展不同方面,各个区域的县域差异也比较明显。如昆山的对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总体得分在0.9以上。而其他无论是苏南区域,还是苏中和苏北区域的县域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都明显偏低。(3)部分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根据以往的统计数量来看,苏北区域的灌南县、阜宁县等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且排序位列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行列中的底部。但随着今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灌南县和阜宁县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综合评价中,灌南县已经位列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间位置。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县的经济发展排序还会进一步提升。

在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非常明显。针对以上评价结果,笔者认为:(1)要继续实施以促进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推动就业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提升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力度。(2)实施先进带后进的发展策略,帮助苏中,尤其是苏北区域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要将苏南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经验应用至苏中和苏北地区,促进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口支援、异地联合办厂等方式进行。(3)加大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对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可以通过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促进这些区域县域经济发展规模;而对于苏南地区,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政策,引导该区域经济的健康和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军,吴辉.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

[2]姚磊,汪兵.湖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3]陈艳红.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盛明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建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5]孙中艮.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市域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

作者简介:陈曦(1982-),女,白族,云南昆明人,现就职于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金融市场。

上一篇:以华坪县为例的现金流量与煤炭产业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三大联盟”建设须加强多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