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02 05:33:10

浅析教师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也是社会的需要。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学校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了现阶段学校工作教育的重点。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师的作用

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其过程必须要科学,而作为刚刚接触到社会的学生来讲,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就需要学校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这也是学校应尽的责任。面对现今这个复杂的社会,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所在,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必须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就已经决定了教师在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责任是重大的,是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也是为了传播人类文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德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同时还要育人,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去为人处世,怎么去面对社会更加复杂的关系。

教师的思想品德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而学生的年龄也正是接受教育的最佳年龄,也是学生形成人格以及素质的关键的时期;教师良好的道德习惯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能否教书育人的关键;教师的举止是否文明礼貌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教师在学校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别人的前提是自己懂得如何做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教师为榜样,学习教师好的道德行为;心理因素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为题时能够及时的化解,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清楚的知道其重要性,从而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二、能够影响人格正确形成与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直以来,能够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也更加的复杂。对于学生来讲,能够对学生影响最深的就是社会因素,社会中太多的不利因素都对学生产生极坏的影响,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由于学生自身还没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与辨别能力还相对较差,导致了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作为教师,首先要懂得如何去爱学生,因为爱是最威严的教育方式,要能够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学生也会去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从而培养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同时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的举止是否文明礼貌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人们对于自己认知正确的事物是有模仿能力的,所以说,在学校里,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表率,在仪表、谈吐、举止等方面做到尽量做到完美,也要清楚的指导,现阶段的学生是以教师为标杆的。为了保证教师本身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为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是为了给学生做好表率,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高,从而来适应现阶段的需要。

总之,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是为了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素质,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树立表率,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龚魏,龚承杰.开卷考试形式下如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成绩[J].广西教育.2009(08).

[2]梁淑珍.“润物细无声”的放大效应——谈教师道德修养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J].教育管理.1994(05).

(作者单位:辽阳市首山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小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