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文明教育发展计划

时间:2022-09-02 05:20:20

质监局文明教育发展计划

一、抓定位,提升工作效能。准确定位是质监事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前提。在当前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等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任务,致力推进“两个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牢牢坚持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接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监督“两个不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深入思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应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什么,认清质监部门在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正视质监部门在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全面认识并准确把握质监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的定位与思路,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化、计量管理、合格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测检验及执法打假等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正确定位,立足服务,切实提高质监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性与贡献率,特别是要围绕推进“工业立市”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村村新”工程,发展效益农业;建设“服务业大市”,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应对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维护社会稳定等五个方面做好服务,使本部门真正成为政府信任、社会赞誉、企业信赖、群众拥护的政府部门。

二、抓统筹,实现科学发展。我市质监事业已全面进入了巩固硬实力、增强软实力的加速转型发展阶段。立足科学发展,全面审视现状,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按照“建设一流强局”的总体目标要求,实现“一年小跨越、三年大提升、五年新跨越”,就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动摇,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在统筹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中全面落实科学监管观,在统筹中全面落实和谐建局战略,既要继续抓紧抓好装备更新、业务拓展等硬实力建设,更要重视解决当前我市质监事业发展中突出存在的队伍整体素质、技术服务能力、依法行政水平、文化底蕴建设等软实力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力求在综合实力上向“素质强局”跨越,在内涵提升上向“文化兴局”跨越,使质监事业发展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

三、抓规范,构建和谐质监。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质监”,应该是内部与外部的和谐有机统一,是质监事业与经济社会互动有序发展的统一。构建和谐质监,要求我们在全面履行行政职能上,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监管观,既要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政职权,全面落实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项职责到位,做到既不失职不作为,又不越权乱作为;又要创新执法打假理念,注重发挥技术执法、形象执法的综合效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贴近中心,服务百姓,寓服务于监管之中,通过依法监管体现服务,在解决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强制性民生计量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内要以实施“质监创新年”、“队伍建设年”、“能力提升年”为载体,促进质监部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水平全面提高。通过业务拓展、事业发展来不断增强和谐质监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人本管理、制度建设来不断加强和谐质监的政治保障。通过质监文化建设、队伍素质提升来不断巩固和谐质监的精神支撑,从而提升质监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20*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紧贴经济,突出亮点,全力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始终把“坚持质量兴市、打造品牌*”作为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亮点工程”来抓,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骨干带动、社会互动”的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工作格局,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健全品牌兴市工作机制。强化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质量振兴特别是品牌兴市战略实施的组织协调与督促指导。修改审定并全面实施《*市“十一五”品牌培育发展规划》,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质量兴镇(街道)”、“品牌兴镇(街道)”、“品牌兴业”活动,着力推动产业品牌、城市形象品牌、政府服务品牌及区域整体形象实现新的改观。协助市政府抓好镇(街道)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调整完善考核细则,并组织富有成效的督查活动。继续加强基层质监队伍网络建设,不断探索发挥这支队伍作用的新方法,提高基层质量监管和品牌培育的工作水平。加强与质量兴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协调,建立完善协作体系与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机制,争取设立“市长质量奖”,对实施卓越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质量效益的企事业单位,授予市政府质量管理最高奖励,并协助市政府组织对成长型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先进企业评比活动。二是完善名牌培育工作体系。继续加强与上级质监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优势企业及产品列入各级名牌产品评价目录。整合全市产业优势、行业特长、龙头企业等资源,排出全市接近评选部级、省级、台州市级三个梯队名牌产品条件的优势企业和产品,创建名牌产品培育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帮扶措施。建立局领导与名牌培育企业的重点联系制度,不定期走访征求服务意见及加强培训指导,探索建立“驻厂联系员、监督员”制度,并开辟技术咨询、资料整理、申报推荐等品牌争创“绿色通道”。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技术创新活动,争取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为争创名牌提供便利条件。今年要力争省级质量赶超项目1个。加强现有名牌产品的证后管理,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现有名牌企业不断扩大名牌效应,鼓励争取更高层次名牌。针对部分具有基础实力的中小企业创牌信心不足的现状,加强正面引导,促其做大做强。今年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各4个、台州名牌产品14个。三是营造质量振兴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信息载体和教育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地开展质量振兴与品牌推进的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准确及时地传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名牌争创、打假治劣、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最新动态信息;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获得质量专业职业资格,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供人才基础。要认真组织实施好“3·15”、“工业经济服务月”、“质量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以点带面,努力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关心质量振兴、人人关注品牌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基层,突出服务,全力提升我市经济的运行质量。围绕服务三次产业质量提升,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计量管理、合格评定等多种手段,以开展“进村入企下基层送服务活动”为抓手,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一是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标准提升、计量保证”工程。加强企业标准信息咨询中心管理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准确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咨询和更新服务。以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为抓手,积极响应省局提出的“千家企业技术标准提升工程”和“百家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今年要分别完成4家、1家。积极搭建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和技术标准创新平台,组织引导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以贯彻实施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为抓手,加强计量器具制造企业以及通过各类认证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今年要完成50家。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按照“选好一个产品、制定一套标准、建立一批基地、培育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要求,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为重点,继续做好农产品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制修订及推广实施工作,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巩固和深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工业化。三是围绕推进服务业大市建设,加强服务行业标准计量管理。积极运用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规范作用,组织开展强制性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规范服务和消费行为。大力开展超市、旅游业、客运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计量放心工程”建设,重点围绕“民用三表”、医疗器械、加油站、集贸市场、粮食市场、超市、餐饮业、眼镜制配场所、液化石油气充装等重点领域,开展计量专项整治及检测服务。四是围绕推进外向型经济,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协同外贸、工经等部门建立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和预警体系。大力引导企业积极开展“3C”、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单项认证工作,取得通往国际市场“通行证”。完善我市重点出口企业数据库和重点产品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利用“长三角”的标准信息通联资源和专家库资源,全面掌握全市重点出口企业遭遇摩擦情况,及时通报相关信息,研究应对措施。五是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认证和能源计量工作。积极推进节能、节水、绿色标志、能源效率标志、无公害农产品等自愿性产品认证。要主动上门开展各种计量校准检测服务,在能源与原材料检测、工艺进程控制、安全与环境监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选择耗能大的企业做好能源计量管理试点工作,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推进企业开展向计量要效益活动。

三、关注民生,突出防范,全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牢牢抓住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不放松,把这“两个安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真正把这“两个安全”由“民心工程”变成“放心工程”。一是确保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按照食品加工业整治三年目标不变的要求,以开展“食品安全年”活动为载体,坚持总体推进,力求重点突破,做到“四个到位、三个确保”:即D类企业关停到位;B、C类企业整改到位、小作坊监管到位;重点食品整治到位;确保不出现轰动全国的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确保获证产品和企业不出问题,确保完成台州市局和市政府下达的食品工作目标任务。要严格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对已实施市场准入的28类食品,做到严格审查把关,严格证后监管,严格责任追究。要继续发挥5个监管责任小组和基层质监网络队伍的作用,加强日常巡查、强制检验、回访等工作。要认真开展小作坊、未获证企业和无证查处活动,及时查处、打击、整顿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组织开展好食品整治“百千万行动”,重点抓好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的整治,摸清基本情况及来源,坚决打击非法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全面掌握当前食品标准状况,对重点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标准备案技术审查,加大对其监督抽查力度。二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进一步推进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把完善基层网络、加强业务培训,扫盲区、除盲点,更新数据库、推进信息化作为动态监管体系建设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巩固原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深化工业压力管道、气瓶两项整治活动,加大对码头吊、简易升降机、冷库用压力容器、烘缸及搪玻璃反应锅等五类设备安全隐患的专项整治工作。落实重特大事故危险源监控措施,以重特大事故危险源单位为重点开展日常巡查,对重点设备、重点使用单位采取分级分类监管,督促健全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强化日常安全监察,加强对学校、小型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使用不合格锅炉的执法检查,坚决取缔“土锅炉”。按照逢节必查的原则,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游乐设施、电梯、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人员持证上岗率。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生产使用特种设备违法行为。

四、直面市场,突出监督,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按照从源头抓产品质量监管的要求,建立健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质量监管执法机制,努力提高依法把关能力,维护我市经济安全,为广大企业提供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强重点行业质量监管。巩固水泵区域性质量整治成果,严防回潮。对鞋类、空压机、刀量具、轴承、电机、发电机、弧焊变压器、机械配件等列入长效监管及重点关注的行业,建立重点监管机制,实施质量预警,做到出现问题早发现、发现苗头早控制,防止发生新的区域性质量问题,杜绝出现列入省级预警事件。二是狠抓打假治劣工作。切实履行打假治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针对辖区内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的特点,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铺开相结合,分工负责与联合行动相结合,始终保持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进一步落实以稽查队伍为主、各行政管理科室配合的打假责任制,致力构建预警监控及快速反应机制。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打假治劣,特别是要以持续开展“六打六保”战役为契机,着重抓好食品、建材、床上用品、3C认证产品、特种设备等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社会舆论关注的产品打假活动。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完善举报奖励、大要案溯源追及、举报投诉电话值班制度,加强县际打假协作网、名优企业打假协作网、媒体打假协作网的建设,发动全社会力量,提高打假治劣震慑力。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打假理念,除涉及国计民生、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外,对情节轻微、可以责令整改的制假售假行为,以教育帮扶为主,实行“首查不罚”制度。三是改进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方式。认真制订并执行各级定期监督检查计划,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国计民生、消费者反映强烈、用于我市大型工程的产品,实施重点监督抽查。加强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继续推进以质量指数为核心的区域产品质量分析评价机制,及时向市政府通报质量形势。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督促不合格企业切实把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五、立足自身,突出规范,全力夯实服务经济的素质保障。以巩固硬实力、增强软实力、提升执行力为目标,以开展“质监创新年”、“队伍建设年”、“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本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素质保障和技术支撑。一是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考勤、会议纪律、办公秩序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制工作,健全执法文书制作、罚没物品管理等行政执法、行政许可、政务公开等相关规章制度。要按照省局“金质工程”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质量管理、标准化、特种设备、检测检定的电子业务系统,探索建立*质监信息网站。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强化政府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同时要以规范化管理带动节约型机关创建,节支降耗,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委班子的理论素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委班子议事规则。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着力构建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为重点,以建立学术委员会及科研管理工作平台为载体,鼓励在职学历升级、职称升级、业务培训及开展科研工作,特别是对科研成果论文实行奖励制度,从而致力提高现有人员的文化层次。注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改善人才结构。深化绩效挂钩、拉开档次的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用人机制。继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行风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教育、引导和督促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杜绝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在推进质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兴局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开展技术机构与先进制造业建设相应检测需求的对比分析,在强化现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拓展新的检测检定项目。规范技术机构实验室行为,质检所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各质检项目参数通过省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力争电机、鞋类、电线电缆、油品、纸箱等项目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扩项,积极申报建设鞋类省级质检中心和水泵国家生产许可证指定实验室。鼓励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权威质检机构协作,提升资质能力。力争年内完成水泵综合性能测试系统CAT(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科研项目。计量所扎实做好国家实验室认可有关基础性工作,积极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建立许可证产品、“3C”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在用计量检测设备档案,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检测校准服务。开展温湿度、精密测量、转速仪表、转子流量计等计量项目建设,提升计量所检测能力。

上一篇:质监局食品加工规范计划 下一篇:质监局安全监管服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