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引导策略

时间:2022-09-02 04:50:04

【前言】浅析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引导策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换的场域,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依存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

浅析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引导策略

【摘要】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依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引发学生思考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可以说,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因此,数学教师努力的重点应该在学生思考上,把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倾心追求和主要目标,成为数学教育的重心。

可是,走进当下的课堂,由于不少老师的认识不深,对此也没有应有的重视,以致停留于知识、概念及能力培养等浅层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数学课堂“味道”不够浓烈。鉴于这些认识和课堂现象,笔者认为,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切实促进学生的有效甚至最大发展,成为我们应该或必须关注的课题。为此,在教学中,笔者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收获了理想的实践效果。

一、创设氛围,引领方向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换的场域,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依存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从这点上看,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途径之一。因而,构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对话的课堂教学活动机制,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的交融协调发展。课堂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实践测量、游戏竞赛等,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宽松的民主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开拓思维,促进教学中认知信息的交流,而且也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认知和情感的真正互动。

二、指导方法,授之以渔

创设思考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首要环节,其后,我们需要注意,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为数学思考或形成思考的能力作好伏笔。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引导、辨析和鼓励质疑问难等方式让学生得思考之“渔”,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1、引导有序思考。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想的。具有这种思维品质就能全面、严密地思考问题,避免因盲目乱撞而产生遗漏或错误,影响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比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在认识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之后,我便提出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学生不知从何处想起,此时,引导学生从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入手,1分米等于10厘米,边长是10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从而推出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学生能用同样的道理说明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这样,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根据长度与长度、长度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出面积与面积的关系。这样,学生很快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有序地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2、指导对比辨析。对比辨析是数学思考方法的精髓,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题组的对比训练,引发学生横向、纵向的对比思考;通过错题、漏题的辨析,培养学生学会找错、改错的辨识思考能力;通过逆向应用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解题多样化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辨析,引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联系。比如:学习正反比例之后,组织学生对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进行比较:(1)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2)成反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它们的变化规律各有什么特征?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三、反思过程,提升能力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引发学生学会反思是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生反思数学思考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进而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因而,每堂数学课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1、新知学习后的反思。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与数学本质相一致。如果说新知的教学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为重点,那么学习后的反思就应以学习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每一课结束前的短短几分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让学生说说一节课的收获,我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反思,不仅能及时将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梳理,并尝试对新知的延伸进行探询。

2、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弗赖登塔尔指出:“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综观现在的课堂,有些学生仍然认为做完题就完成了任务,不会主动对解题过程进行回头看和再思考,也不会对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作进一步认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思维的灵活性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我常常引导他们思考:回忆一下你的思考过程,哪里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个问题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行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如果有,哪种办法更好?……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这种反思比做题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绝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多少数学知识,学会解决多少习题,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各种数学思考方法,从中感悟和习得一些数学思想,经历和体验并享受数学的过程。唯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才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再思考 下一篇:浅谈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