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及矫正措施

时间:2022-09-02 04:00:07

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及矫正措施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归因偏差是客观地存在的,但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首先对教师教学归因进行了定义,最后针对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归因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四种矫正策略:热爱教师职业, 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合理组织教学竞争,把归因训练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归因取向。

关键词:教师教育归因 偏差 定义 类型 矫正策略

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经济的日益国际化,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归因的恰当与否,与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紧密相连。

一、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和结构

所谓教师教学归因, 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因果性解释, 进而影响、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教师教学归因的结构与之有类似之处,我们参考韦纳解释成败自我归因的观点(1972)和他对“已知的成功行为决定因素的分类图解”(1974),认为教师教学归因的“三维结构”及各维度的关系可列为下表:

二、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

(一)英语教师单纯注重考试结果

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之下,对教师教学成就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 最终多是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体现。这可能会导致中学英语教师只重视与中考、高考紧密结合的英语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英语口语、交际等重要实用技能的培养。

(二)自利性归因偏差

自利性归因偏差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成败归因上, 如把学生成绩的进步归因于自己的语言教学水平高,教学态度认真等,而很少归因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好, 付出的努力多等因素。另一方面也明显地表现在对同事教学成败的归因上, 当自己的教学业绩稍微逊色于同事的教学业绩时,他们往往归因于同事的学生综合素质好,在教学中可能有意泄漏了考试题目,阅卷时标准掌握不严等,而认为自己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设备落后等。

(三)偏见性归因偏差

在教育中, 这种归因偏差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男女生及对优生与差生的成败归因上存在偏见。众所周知,在语言学习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具有优势。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对男女生的偏见没那么明显。归因偏差则主要体现在对优生与差生的成败归因上。当优生取得好成绩时, 英语教师往往归结为其学习英语能力强赋、英语基础好、学习态度严肃认真等内部因素; 而当差生同样取得好成绩时, 却往往被归结于任务简单、运气好甚至考试作弊等外部因素。相反, 当优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教师往往归于试题难或学生状态不好等外部因素; 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基础差、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等内部因素。

三、英语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矫正策略

(一)热爱教师职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

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教师会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当中,用他的热情和真诚来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除了具备教学的热情之外,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是当务之急。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中心和权威。在进行教学归因时,英语教师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看成了一个具有潜力的、有个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就能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成败因素进行恰当的解释,同时,也能正确地分析自己、看待自己。

(二)把归因训练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现在政府部门和学校都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并建立了比较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然而,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并不代表取得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诚然,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息息相关的,但是教师的监控能力才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总要因素。因此,在个地方所开展的师资培训中,教师的归因技术训练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

(三)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归因取向。

一般来讲,学校领导在某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中, 如果他也存在归因偏差, 在教学归因方面,会给其他教师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就此进行效仿。此外, 学校领导在对新老教师、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的归因上往往也存在偏差。如教学中的失败,学校领导对新手型教师归因于能力欠缺, 对专家型教师则归因于一时过失, 任务难度大或学生素质差等因素, 这种归因取向也会影响新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的归因取向。

四、结束语

教师教学归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英语教师正确的教学归因偏差,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及学校机构高度的重视,将教师教学归因训练乃入师资培训中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当英语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归因, 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

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 刘永芳. 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96

[3] 庄仲华. 浅谈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评论, 1992(4):40-43

作者简介:

张丽珍,女,广西北海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上一篇: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下一篇:“开渠引水”让学生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