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祖辈误区有哪些

时间:2022-09-02 03:16:42

隔代育儿,祖辈误区有哪些

1.祖辈观点:宝宝吃得越精细越好

圆圆出生在一个双职工的家庭,一直由爷爷奶奶领着。俗话说隔代宠,圆圆从小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顿饭又是要唱歌,又是要“耍拳”,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圆圆进幼儿园的第三天,圆圆的父母就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小圆圆在学校无法好好吃饭,而且不愿咀嚼,并且有严重的挑食行为。

专家点评>添加辅食由细到粗,鼓励宝宝自己吃饭

案例中可以看出,爷爷奶奶在给圆圆喂养的过程中,并没有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宝宝若是吃得过于精细,会造成口腔发育的不完善,还会出现在幼儿园期间吃饭过慢、食物无法接受等问题。

建议家长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遵循由细到粗的原则:4个月~6个月后,初次添加辅食多为糊状的食物;9个月~10个月后,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的食物颗粒逐渐变粗,培养宝宝的咀嚼意识。12个月以后,宝宝便能自己拿勺子,此时应鼓励宝宝尝试自己进食。大部分宝宝的独立进餐能力是在18个月~24个月培养起来的。

专家提醒>让宝宝接触各种食物

面对宝宝不愿吃的食物,家长不能任其挑食,坚持让宝宝多接触该类食物,使其逐渐适应。因为在宝宝胃底发育的过程中,若是长时间不接触某类食物,过了食物的味蕾发育敏感期,今后再想改变挑食就更困难了。

2.祖辈观点:长得慢,不达标,就是因为不好好吃饭

张阿姨的孙子童童已经3周岁了,可体重却始终在12千克左右浮动,身高也只有87厘米,同年龄的孩子不是比他高出一个头,就是比他大一圈,难道童童平时营养摄入不够?张阿姨为了给孙子进补,又是鱼又是肉,还有各类营养补充剂。可是一年过去了,童童的体型并没有很大的改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专家点评>影响宝宝长高因素,睡眠排在第一位

影响宝宝的身高因素有很多,排在第一位的是睡眠。由于生长激素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深度睡眠的状态下才能达到分泌高峰,因此宝宝要养成早睡的好习惯。此外,每个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体质的差异性。

专家提醒>宝宝生长正常与否,生长速度是关键

刚出生的宝宝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第一年为生长高峰,可长高约20厘米~24厘米;第二年生长速度会有所减慢,平均在10厘米~12厘米;2岁以后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以每年平均5厘米~7厘米的速度增长。一旦发现宝宝不仅长得慢,生长速度也跟不上时,就应尽快就诊。

宝宝一般在2岁后体重以每年2千克的速度增长。有些宝宝会出现体重偏轻的情况,此时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一日三餐的摄入是否充足。

3.祖辈观点:孩子在家“圈养”看电视更安全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3岁的多多基本都是由老一辈带着。他们家住在一条大马路边,奶奶害怕多多出门有危险,玩得一身汗还容易生病,所以经常将多多关在房间里,不让他出门玩耍。渐渐地,奶奶发现多多经常在家“上蹿下跳”“无法无天”。为了让多多老实一点,奶奶让多多看电视。看了电视以后的多多果然不闹腾了,可是,他也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专家点评>一岁半后还不说话,要去医院就诊

看电视的方法虽然能让多多安静下来,但是看电视对刺激语言发育的作用并不大,再加上多多和爷爷奶奶的交流也不多,致使他并没有受到丰富的语言刺激从而出现语言障碍。

许多老人会存在“贵人晚开口”的观念,认为宝宝晚开口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其实,宝宝一般在1岁左右便开始咿呀学语;8个月~10个月是无意识的学语状态;多数孩子在12个月~15个月时出现有意识的语言。若在18个月后,仍未出现有意义的语言,此时便需要就诊。

专家提醒>教孩子说话:统一语种,放缓语速,多与孩子互动交流

说话晚的原因也分很多种。一类是宝宝单纯性语言发育迟缓,这类大多表现为不说话但是和大人之间有互动,也会模仿动作。通常需继续观察,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统一家里的语种,适当放缓讲话的语速。同时也应多陪伴孩子,可以通过玩小游戏的方式多一点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第二类是存在疾病如自闭症,或是迟发性的听力障碍。自闭症儿童多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这类情况,需及时到儿童专科医院就诊。

TIPS祖辈养育误区还有哪些?

误区一:学走路前,为什么要学爬?让孩子直接走就行了。

正解:爬行对孩子的各功能发育都有利,包括对视觉、肢体的协调性。建议家长在孩子学习走路之前,尽量让孩子俯爬、四点爬。

误区二:大人感觉冷,孩子一定也冷,要给孩子多加衣。

正解:宝宝的新陈代谢较快,基础代谢率高,心跳、呼吸快。基础体温比成人高约0.5度~1度,所以小朋友是怕热的。切记不要捂着,穿得多才容易感冒,出现恶性循环。建议穿得厚薄合适,和成人差不多。一般宝宝的掌心保持温热即可,一旦感觉发烫,需减衣。

上一篇:古代宫廷医患关系很紧张 下一篇:男人养生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