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场内衍生品市场简论

时间:2022-09-02 01:08:15

中国场内衍生品市场简论

【摘要】中国金融市场相较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的质疑和异议不绝于耳。面对这些疑点,本文从一般场内市场,中国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特点,以及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的表现,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期货期货 衍生品市场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沿革简述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深,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日用品的价格波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种波动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1990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比准,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投入运行。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

在试点建立的初期,由于行业利益驱使,监管力度疲软,交易所的数量和交易产品的种类迅猛激增--在最为繁盛时期,全国出现了数十家多家交易所、交易品种,成百经纪公司和上千交易会员,但盲目发展使得风险也在发展过程中积累酝酿。期货市场中的会员以及经纪公司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大户垄断、市场操控、联手交易、超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此外,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的,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使期货失去了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为了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促进良好交易的进行,国务院和相关监督部门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最终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

二、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特点

至今为止,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发展呈现出一个重要特点:商品期货市场在某些品种上取得定价主导权。按品进行划分,在金属方面,我国对锌期货有定价的主导权,对铜和铝的期货交易有重大的影响力;农产品方面,我国在白糖、大豆、豆粕和强麦上有定价的主导权,在玉米期货上有重要的影响力,此外,棕榈油和菜子油也是交易量最大的品种;中国在燃油期货2008 年有3081万单交易,较上一年增长1.6倍,从而获得主导权。

另外,我国期货市场发展速度较快。HFR统计数据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新兴市场对冲基金行业年度回报率为13.6%,比全球市场12%的年度回报率高出160个基点。目前总部在亚洲的总规模682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中24%落户中国,这些对冲基金近三年69%的回报率同中国股市77%的涨幅基本一致。越来越多有亚洲地区投资经验的境外基金纷纷创设中国基金,包括欧美和日本在内的不少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兴趣日增。

但是,权证市场依然处在起步阶段,机构投资者发展呈现两极化,问题诸多,公私募基金发展亦不均衡。2005 年8 月22 日,我国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要求,开始设立新权证,第一只设立的是宝钢权证。但现阶段中国权证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品种少,备兑权证的发行还不顺畅。另外,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参与和远离股指期货的机构投资者“冰火两重天”。首批入市的证券公司参与其间初见成效,但一些未参与套保的上市证券公司则产生差距。经过长期人才储备和策略研究的私募基金积极参与套期保值受益匪浅,有效对冲了股市下跌风险,在熊市中确保了稳定收益,继而稳固了投资者信心。而主流公募基金由于未及时参与股指期货,其半年报的业绩不甚好,因此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评估压力。机构投资者发展缓慢,特别是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期货投机的行为仍然不十分自由。

三、由金融危机到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的表现

随着次贷捅破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累积的泡沫,包括次贷在内的金融衍生品成为公众抨击对象。虽然中国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但依旧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内对期货交易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激烈波动,实体经营者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增加了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需求。同时,由于国内股票市场价格单边大幅下跌,市值缩水严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了期货市场。大量的资金流入期货市场,很大程度上冲抵了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第二,期货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质量逐步提高。十几年来,中国期货行业在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为满足国民经济对期货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期货公司在交易所的配合下,积极做好产品的信息服务和市场推广工作,加强期货市场的影响力;针对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风险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为实体经济回避市场风险进行指导和提供服务。使更多的实体经营者和投资者学会使用期货市场。

第三,期货市场具备了一定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中国期货市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得益于多年的基础性建设形成的较完善的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制度和体系。一是基本形成了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依法治市、控制风险的依据。二是构建了 “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完善了监管措施和手段,保证了市场的平稳运行。三是基本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强化了期货公司的风险监控管理制度,提高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我认为如果因为金融危机而全盘否定衍生品市场的功能是不合理的。就商品期货而言,中国期货市场近年来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另外金融危机调整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这使得拥有巨大经济总量的中国期货市场有条件成为世界性商品价格形成中心。通过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发展期货市场的基础和条件。鉴于此,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基础产品市场的做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健卫.衍生金融[D].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建刚.中国场内交易衍生品市场发展概况及发展建议[J].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04,(4).

[3]宋承国.当代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点与评价[D].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研究 下一篇:促进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