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人画中的情与理

时间:2022-09-02 12:51:44

浅谈中国文人画中的情与理

摘 要:中国文人画是赋有文人情趣与文人思想的绘画。由此可见文人画中的“情”尤为重要,但唯有“情”就会使画坛没有准则,作画总要有一定的原理和标准。做到情、理结合才可谓成功之作。本文欲从文人画的形成发展中探求绘画中画情画理的关键性。

关键词:文人画;情理;结合;统一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95-01

古时文人画家能诗会画,他们不受宫廷画院的拘束,注重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抒感,他们用笔墨表现内心对世间万物的感情。不论是文人画作品还是西方油画都是画家主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是情与理的结晶。

一、情出于理

文人画产之于理,情出于理。它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展现。文人画泛指文人、士大夫所绘之画,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唐代的王维被公认为是文人画的创始者,并尊为南宗之祖。文人画家没有显赫的家世,不属于王官贵族,但又有别于民间阶层,具有独特的绘画审美意识,以“文人自娱”为最终目的。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其道为“文人之画”。

在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影响下,表现心灵、抒发心胸,成为文人画的主要艺术倾向。中国文人画以它们为原则,创作出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文人画的产生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封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一个相当长的形成过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一些画家就在创作中表现出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和“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绘画的核心;南朝宋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畅神”的观点;南朝齐梁北朝的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论”,其中“气韵生动”居于六法之首。这些早期的绘画理论为文人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唐代张彦远所作《历代名画记》提出绘画可以“怡悦情性”的功能,充分体现了画家以绘画自娱的心态,而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也强调内心之情意,然“外师造化”是才是前提。回想“以形写神”,没有形哪来神,“气韵生动”,没有生动的形象哪来得生动的画面,没有仔细地观察对象就不能提炼出内部的精华之气。早期画论虽然强调画面的情意,然而情意的产生皆是以世间万物为基础的,如果一个画家没有深刻的生活历练,坎坷经历是很难作出成功作品的,尤其是中国文人画作品。

文人画重情,但它更注重理。明代董其昌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艺术思想,更是文人画中理性之重要性的重要体现,成功的文人画家定要有广博的见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要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文人画家要通过多读书读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将其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由此可见文人绘画及其重视其人的经验与画家自身的经历。

二、寄情于画

绘画是情感的载体,尤其是文人画抒情以立意为根本。在所有画种之中,文人画最能表达画家感情,也最能动人之情。文人士大夫寄情于画,以画抒情,所有的文人画都表达了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没有情感的作品是乏味的,文人画家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作画写胸中意趣和表达生活之情。“天地以情生万物”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画家用心作画,寄情于画之中。

文人画多以梅、兰、竹、菊之类为题材,文人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他们更多的是借物抒情。 “四君子”它们在画家的笔下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植物而具有了君子的清高之气。文人画家多仕途坎坷,他们常常回避社会,借绘画抒感,写胸中郁闷之气。清代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抱负难以实现,去官归乡以卖画为生,他一生画竹最多,也擅长画兰菊,以画竹抒发胸中逸气,也作为自己心灵气节的表现。

文人画彼伏此起,宋代文人画家在家更是把绘画当成“清闲”以求“写意”精神来中人心态和个性审美心时的一份情趣,一种寄托,用心灵享受,推崇形神兼备万物气概、兴致、,用笔墨抒意,而不是把它看成一门科学,一门技艺。的画风正是当时文人、全神贯注。

三、揆情度理

文人画家寄情于画,情出于理,画家作画更是揆情度理,以情动人。艺术作品以情动人的根本原因,在于作品中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画家的情感都是对自然的感受,对社会的感悟。

文人画家在生活上名利淡漠,但在艺术上追求淡然天真。画家在创作中的情感因素越是真挚、强烈,作品就越能打动人心,但满腹感情而没有理论指导,所做之画就可能没有一点美感可言,画面也会由于过于个性难以让观者产生共鸣。学习绘画从必要的绘画理论开始,了解绘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让我们少走万弯路,这定是有利于绘画学习的,初学者过于依靠理论又会限制其发展,从初学绘画就要注意这自身独有的特色与已有的绘画理论的有机结合。

所以文人画重意的同时文人画家也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作文人画,修身养性是画家的必要。从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来看,所以的文人画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学养深厚、言之有物、高雅情调,这也是所有文人画家们所追求的。追求学养深厚,就需读万卷诗书;文人作画也需基本功——运笔造型能力和水墨浓淡干湿的掌控能力,它虽然不重形似,重于意的表达,达“意”远远难于“形”的表现,所画之笔都是经过千丝万缕的筛选,每一笔都要言之有物,不能随意造作,这正如用一句话概括一篇文章的要义,那是相当困难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同样深思熟虑之后,画家所有的情意通过寥寥数笔才都能展现在画面之中。

四、入情入理

文人画虽是以表现情感,但成功之作定要合情合理。文人画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任何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观点。

陈衡恪谈到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文人画“尚意”,画家要以气运笔,但文人画集中了画家自身的人生经历,笔墨自身又超乎了形象塑造,通过运笔来抒发胸中之气,中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

“情”与“理”是对立统一的,统一之处在于情出于理,情要服从于理,凡是作画都要合情合理。文人画家区别于其他画家,就在于他有一般画家不具备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他们能够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的绘画语言,创造一种独特的、引人深思的画面,文人画融情与理于一体,情理相映成辉。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和艺术性,决定了文人画家必须在学问、才能、思想和绘画技巧上都要具有一定造诣。自古以来,中国画就讲求“画如其人”,文人画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比如欣赏吴冠中先生的画,我们从画中便可看到他对绘画的热爱与执着。画与人一样,人都要讲情顾理,所作之画也定是如此。

五、总结

当今,面对繁杂的都市生活,生活节奏加快,面对生活压力,金钱的诱惑,现代画家很难具有古代画家的雅兴,但现代都市也缺少不了文人画家,缺少不了具有文人画特色的绘画作品来点缀。面对新的都市生活,与西方绘画理论结合,使文人画重新注入生气,也定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都市生活也会因文人画的存在更加清新典雅。现代很多画家更多的是缺少生活历练,思想的脱俗以及绘画技法的创新。作为现代年轻的绘画学习者要虚心吸收传统绘画技法,在此基础大胆创新,做到情理结合才能创作出令人赞同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曾令先、李群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

[2]徐恒醇.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 科技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3]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浅谈绘画创作中有机形与无机形的运用 下一篇:古元木刻版画《玉带桥》中的色彩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