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曲《谷粒飞舞》的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2 12:25:38

浅谈钢琴曲《谷粒飞舞》的教学研究

[摘要] 钢琴曲《谷粒飞舞》,音乐语言简洁朴素,生动活泼,极富中国民族艺术特色,是一首深受广大钢琴演奏者喜爱的优秀钢琴作品。本文针对《谷粒飞舞》的曲式调性、作曲技术、演奏技巧、练习方法等教学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钢琴作品 曲式分析 演奏技巧 练习方法 教学研究

中国的钢琴音乐已发展近百年,经过几代作曲家们的不懈努力,中国钢琴作品无论是从音乐素材、作曲技法还是到演奏技巧,都日趋成熟。同时,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不断交流更是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其中,孙以强先生创作的这首钢琴曲――《谷粒飞舞》,旋律生动,在我国钢琴教学领域中,流传了近半个世纪。

一、作品简介

钢琴曲《谷粒飞舞》是美籍华裔钢琴家、作曲家孙以强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国创作,音乐素材采用江南民间音乐曲调,音乐题材来自于乡村农民的劳动场面。作品篇幅精致,旋律生动,将中国民间曲调和欧洲和声技法融合的恰到好处。在浙江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成两个主题,先后展现,并运用三段曲式的写作方法,使两个主题此起彼伏,不断变化发展。全曲大量穿插的锣鼓节奏型,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谷场劳动的场面以及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研究

1.曲式分析

《谷粒飞舞》是一首三段曲式的作品,其基本结构图示简单示例如下:

《谷粒飞舞》全曲是按照三段曲式的原则进行的,分段明显,各段落间的衔接自然又紧凑。民族化的旋律建立在a羽调上,并围绕在C宫、d羽、E徽、G徽调的转调之间,最后回归a羽调。乐曲首先由四小节的引子引入,引子中采用了中国民间流行的锣鼓节奏来模仿谷粒漫天飞舞的动作,在和声上大胆选用了不协和的小二度音程和富于活力的“托卡塔”式技巧,这个节奏型一直贯穿着整首乐曲,直到全曲结束。呈示段中的第一主题,由十六分音符组成,是一段诙谐、调皮的音乐,仿佛赋予了谷粒生命,音乐欢快、动听。展开段,也就是第二主题,旋律优美、流畅,仿佛在翩翩起舞,歌唱丰收的喜悦。再现段为第一主题的升华再现。

2.作曲技术

调式调性方面:a羽调式为主,连续性的移调和转调,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环环相扣,最后又自然的重回a羽调。体现了作者在民族调式方面的功底。

旋律布局方面:旋律音不断出现在双手的各个声部中,体现了作者在演奏难度方面的构思。

演奏方法方面:乐曲涉及了断奏,连奏,双手交叉,八度,保持音,琶音等演奏技巧,使音乐表现更具丰富的张力。

中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利用大量重复音表现西方音乐里的托卡塔技巧;利用三连音表现中国乐器的流水音效等。

力度对比方面:该作品力度对比十分明显,力度变化在很弱(pp)和非常强(fff)之间,起伏大,强弱分明,使旋律更加鲜明。

3.演奏要求

整首乐曲要求声音饱满,颗粒感强,触键要富于弹性。全曲除了标注有连线的地方用连奏外,其余可全部用颗粒性弹奏。下面浅谈几个重点段落的演奏要求。

1~4小节(引子):

欢快的引子,双手为快速交替的十六分音符。这时要求把力量集中到指尖,触键灵巧,声音的颗粒感强,均匀,弹性好。手指要兴奋,指关节要有足够的支撑力。

5~46小节(呈示部主题):

右手依然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弹奏,左手改为八分音符,成为以分解和弦形式为主的伴奏声部。弹奏这一段时,可以把右手拿出来单独练习,力求平均、活跃。

41~46小节(过渡句):

这时双手要均匀,清晰,形成颤音的效果。

47~62小节(展开段主题一):

这时旋律出现在左手,优美,深情。弹奏时左手的音量应该超过右手,并且每个乐句都要做好强弱的起伏。弹奏时指尖触键应十分轻柔,尽量贴键。同时还要注意,在右手出现隐藏的副旋律时(最高音),要注意音量的分配,做好与左手主旋律的呼应。

63~92小节(展开段主题二):

这时主旋律从上一段的左手过渡到了右手(最高声部)。这一段右手的琶音部分,是全曲难度最大,但也是最好听的部分。演奏速度不能因为演奏难度的增加而慢下来,旋律依然要弹的富有歌唱性。弹奏琶音时不能有吃音的现象,要严格注意指法,句子弹奏要均匀、连惯。

三、练习方法

1.八度练习

弹奏八度时,要对1指和5指进行单独的训练,单独练习这两个手指时,要锻炼手指的张力,保持住八度的把位,用同一个手指把位在黑键和白键上交错进行练习。

2.十六分音符练习

乐曲中有十六分音符的地方,通常都会是旋律快速跑动的地方,需要手指有扎实的基本功,音符要弹奏的平均,而且颗粒感要好。练习十六分音符,第一步可以把隐藏的旋律音单独挑出来弹奏,加强手指对旋律的印象。第二步可以把“哈农练指法”放在这里做专项练习,手指充分抬起,在手腕的带动下快速有力地击键并迅速复原。

3.主旋律练习

这首乐曲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由单音构成,所以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就会受到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和长琶音的影响。在练习的同时,心里要和手指同步,默默哼唱主旋律才行。

4.左右手分辨旋律练习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整首乐曲的布局,可以先单独练习右手部分的单音旋律,速度先慢后快,细心体会旋律的脉络。左手部分的单音旋律,也可用采取这一方法进行练习。

四、结语

钢琴曲《谷粒飞舞》无论是从音乐的民族性、艺术性,还是从钢琴的演奏技巧来看,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部佳作。分析钢琴曲《谷粒飞舞》,其目的在于对作品进行探讨,以实现演奏上的成功,更在于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水平,并从中汲取营养。

总之,《谷粒飞舞》是一首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它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并应用到演奏实践中去。我们应努力将个人的理解与作品的风格相结合,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这首作品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夏小燕.“舞”曲飞扬,琴音回荡[J].钢琴艺术,2007,(6).

[2]谷丽萍.钢琴曲“谷粒飞舞”音乐分析与演奏指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杜刚.钢琴曲《春舞》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指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4]宗佳红.谈钢琴名曲《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0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学思考与创新实践 下一篇:康复治疗学专业中理疗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