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冲洗强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6例

时间:2022-09-02 08:52:23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58-01

腹部肿瘤术后消化道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住院周期长,并且复杂,治疗不当以致死亡①。传统方法需要再次手术引流并持续冲洗引流等,我院自2006.6-2011.7间对6例腹部肿瘤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瘘的患者进行腹腔冲洗持续强负压吸引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从2006.6-2011.7间收住消化道瘘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8-65岁之间,胃癌(毕I式)术后2例,肝曲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1例),回盲段B型淋巴癌(1例)

1.2临床表现:本组6例患者均于5-7天起出现不明原因不规则发热,T>38℃,心率>100次/分,WBC>11.2×109/L及局限性腹腔膜炎体征,引流管内可见异常渗出,并4例患者至11-16天起腹部切口流出脓性分泌物或粪渣等,2例经B超证实吻合口周围包裹性积液。

1.3冲洗及引流方法:4例患者经切口破溃处置入24#蘑菇头导尿管,并将吸痰管捆绑,吸痰管头端长出3-4cm,经B超引导置入吻合口周围,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将捆绑吸痰管的胸引管(广州市凌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660184号)置入吻合口同皮肤固定,引流管尾端接脚踏式吸引器,(江苏富林医疗器械公司极限负压值》600mmhg)吸痰管冲洗,每日冲洗量控制在2000-3000ml之间,据冲入与出量差值计算消化道瘘渗出量,初期禁食行肠外营养,必要时可以以奥曲肽等生长抑素、待腹膜炎体征及漏出量,白细胞下降后逐渐经口饮食,通过经引流管行碘水造影,证实残腔减小后逐渐退管至拔管。

2结果

本组患者6人均痊愈,未出现败血症,双重感染,腹腔出血等,瘘口愈合时间最短18天,最长50天,平均35天。

3讨论

腹部手术并发消化道瘘,是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因感染致死亡,而发生后大量的消化液外漏及消化液对周围组织腐蚀,而引起不可控制的感染,出血等并加重脏器损害而死亡②,传统方法周期较长,费用高,具体实践中发现不少问题,如(1)常规双套管较细,尖端在强负压时易被腹腔内组织吸附及腹腔内分泌物堵塞。(2)传统负压的电动吸引器装置较笨,成本较高,且需专业人员操作,而一般负压装置吸引效果欠佳,而本组病例,“蘑菇头导尿管”24#管径较粗,尖端不易被堵塞,由气管插管导丝即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吻合口周围,带穿刺针的22#胸引管在超声引导更安全,效果稳定,脚踏式吸引器,吸引力强,简单易操作,大大的减少了护理量,2例患者家属经简单培训后,便回家后自行操作,门诊随访,终达到预期目的,本组患者,2-3天后发现体温下降,白细胞正常,腹膜炎体征缓解,置管后6-8天起改为肠内营养,未发现并发症,此方法安全,效果肯定,周期短、经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卫,黎红浩,王捷,持续负腹腔冲洗,吸引治疗消化道瘘[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2007.27(3):237-238

[2]任建安,黎介寿,重视肠瘘的早期诊断与快速治疗[J]中华肠胃外科,2006.9(4):258-259

上一篇:丙泊酚在肠镜检查中安全可行性报告 下一篇:39例胎儿畸形产前B超诊断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