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

时间:2022-09-02 08:38:41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

摘 要: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本应是祖国的未来,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却居高不下,从马加爵到药家鑫,从林森浩到曾世杰,大学生犯罪现象一再上演,其中,犯罪大学生多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大学生犯罪心理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认真研究了大学生犯罪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对策

引言

随着复旦投毒案件审判的落幕,大学生犯罪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高智商,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为何一而再的触犯法律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马加爵到药家鑫,从林森浩到曾世杰,是什么让大学生恶性伤人案件一再上演,反思这些,我们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本文即从大学生犯罪心理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随着我国大学不断进行扩招,大学生犯罪率也不断提高,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70%左右,其中,大学生犯罪在近几年逐渐上升,约占17%;中国高等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总人数的1.26%。其中盗窃案占到50%,打架斗殴,杀人伤害等人身伤害的犯罪率仅次于盗窃犯罪案件。而走私、贩毒、高科技智能犯罪也在呈上升趋势。[1]

(二)特点

大学生犯罪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1)高智商性。大学生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由于其主体的高智商性,其犯罪手段往往也更具高智商性。(2)主体广泛。现今,大学生犯罪已不仅局限于本科生,许多硕士生,博士生更是成为侵犯法律的主体,犯罪更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大学,重点大学也不乏存在,如马加爵杀人案件,复旦投毒案。(3)手段残忍。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连刺八刀致其死亡,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4)原因复杂性。大学生犯罪原因较复杂,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心理生理时期,导致其犯罪的原因也更为特殊。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于心理断乳期

纵观大学生犯罪现象,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多少都体现出了心理断乳期的困扰。步入大学,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当碰到没有标准答案的人际交流的时候,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家长还是学校都把大学生看为心理生理上都已完全成熟的成年人来对待。在这类迷失自我的时刻,他们心中的郁闷无处诉说。这个心理上的过渡时期是非常危险的期间,一旦有问题得不到答案,陷入死胡同,极易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乃至轻易迈过生死线。

(二)不良情绪影响

据《江南时报》报道,在我国,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2]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中有16%-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3]曾世杰在和他的律师姚飞交流时,曾经两次对他的杀人原因进行了回答,一再强调是因为其容貌遭到嘲笑而产生杀人的想法,可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自卑情感相互冲突,引起情感上的困扰,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使曾世杰走上犯罪道路。

(三)人格障碍

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也多与他们障碍型人格有一定的联系。据相关西方学者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格障碍者的比例约为0.2%―2%,而当这一比例被放到犯罪者中时,比例发生了惊人地变化,它高达15%以上,在累犯及惯犯以及原发性犯罪中人格障碍的比例达到40%-100%。而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格,但有一个人的人格缺陷达到了犯罪所需要达到的程度,量变质变,在自身适应能力出现显而易见的障碍给自己或他人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时,就形成了人格障碍。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曾世杰还是药家鑫,他们的人格形成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年幼时的不良教育方法,长大成人被外界不断影响而慢慢形成的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等人格障碍,就像弗洛伊德所形容的,意识只是冰山下的一角,冰山下隐藏着巨大的无意识,包括欲望、本能以及冲动,这些不良因素活跃地活动,在特别状况发生时,这些欲望便开始指导我们的行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关于父母与儿童的冲突、不良的抚养技能,较早涉入行为等因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Andrews,2003)。对于这些犯罪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人格障碍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突发事件时,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涌现了出来。

三、大学生犯罪预防策略

根据以上三点对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分析,我据以提出以下三点预防策略:

(一)注重提高自我修养,做“人缘型”学生

首先,步入大学,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大学生活,大学生应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注重提高自我修养。这样有助于克服心理痛苦而以极端的手段进行宣泄的想法和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学会自我检讨,自我反思,当发现自己产生不良想法时,应该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深挖我们思想深层次的根源。其次,面对人际交往,大学生应学会做“人缘型”学生。在大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产生摩擦。此时,大学生务必学会待人友善,学会与同学真诚交流。

(二)建立三级网络监护和疏导体系

发挥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监护和疏导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与防范能力是构筑预防机制的关键。[4]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教育课程,然而多数形同虚设。许多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和疏导,这也是诱发一系列大学生犯罪案件的重要原因。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站、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体)与犯罪心理预测和干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整合资源,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调试与预防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犯罪心理预测和干预的有效性。

(三)人格矫正

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人格障碍者,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进行矫治。除此之外比较常见的还有内省疗法,这种现代的治疗方式与以往不同,只是要求心理障碍者处于与外界刺激相对隔离的状态,如此一来,治疗更加方便,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被治疗者回忆过往美好,反思自己对被害人的伤害,进而萌发改变自我的想法,达到治疗效果。

四、结语

以上是我对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提出的一些预防对策,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是复杂的,犯罪心理的预防工作也任重而道远,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测评估、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各个阶段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预防大学学生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们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大学生犯罪心理透视及预防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35

[2] 周宝强.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J].犯罪研究,2008(3):69

[3] 李立明.大学生犯罪心理透视及预防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35

[4] 韦志兆.大学生犯罪心理防控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7):74

上一篇:酌定量刑情节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下一篇:贵州省产业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