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老师在“潜质生”转化中的看法

时间:2022-09-02 07:18:10

浅谈社会老师在“潜质生”转化中的看法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要得到坐火车,学微积分,点电灯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2012年诺贝尔生物和医学奖的获得者约翰・波特兰・格登爵士的经历就能又一次印证陶行知的话,在格登书桌上,也压着这样一段老师的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的确如此,教师在“潜质生”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我个人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应是一面哈哈镜,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社会学科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表情呆板,内容死板所教内容在学生大脑中一片白板。我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选择富有生活趣味的教学案例,创设轻松风趣的教学情境,适度与学生开一些玩笑。这样做,能使潜质生消除对老师,对这门课的抵触情绪,有利于师生交流,对我产生亲近感,为潜质生的转化铺平道路。

二、教师应是一面放大镜,善于发挥潜质生的优点

“潜质生”在班级的学习排位处于中间靠后位置,他们因为学生成绩的缘故,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接受掌握知识较慢,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找,总能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优点,然后将这些优点适度放大,并尽可能使其发挥更大效应。如我在教学中,发现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知识面较广,课外知识丰富,但是平时不愿意学习,文化课成绩相对落后。于是,我在课堂上,将一些涉及时政,社会热点的问题交由他回答,慢慢帮他树立学生信心,使他产生学习中的成就感。又例如我上届刚教过的一名学生叫王杰波,开学初成绩只能考个位数,但是我发现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于是,我将一些能直接从课本中得出答案的简单题目留给他回答,并在回答完后,及时给予鼓励。在中考中,他的社会考了56分,是所有功课中最高的。还有一位学生,字写的很好,我就常把他的作业当作范本展示,尽管错题较多,但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能写一手如此漂亮的字,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答卷,这位同学在中考中,出人意料的考到优秀。发掘“潜质生”身上看似不起眼的优点,对他们的触动很大,这说明老师重视他,尊重他,他学习的主动性就增强了,在课堂上敢于与老师交流,信心大大增强,学习进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教师应是一面穿衣镜,善于为“潜质生”量身打造学习预案

“潜质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教师就应该本着“因材施教”原则,为“潜质生”量身打造何时的学习预案。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方面来做。

分层设计问题,到初三年级,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了,于是,我在课前就分配回答问题的对象,并把“潜质生”也分层几个层次,按照层次来点名回答。

在作业设计上,对有些“潜质生”,将一些难度大的题目设为附加题,如果超额完成任务,会给题目评定等级上的奖励,考试时,试卷上要求对题目也一定程度降低。然后,针对题目的进步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对于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上交提到的章志伟同学,开学初第一次月考分数23分,第二次27分,我也及时给予表扬,中考竟然接近优秀。

四、教师应是一面凹透镜,将教师的关爱更多聚焦于潜质生

“潜质生”的形成原因很多,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生自备原因等,大多被其他学生瞧不起,被家长责骂,本身就缺少关爱,教师应多给予生活上、心理上的关爱。作为社会老师,更应该抓住学科特点,告诉他们: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只要你有上进心、正直勇敢、学会感恩、有责任心,老师同样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学会了做人。

在“潜质生”转化的过程中,社会老师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成为学生的哈哈镜、放大镜、穿衣镜和凹透镜。不仅提高学生的社会学科成绩,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长远发展大侠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TSD―10型全固态中波数字广播发射机的电源系统... 下一篇: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实现“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