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时间:2022-09-02 06:58:31

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苏教版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关于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的学习目标中提出“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根据这一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我在思考,如何可以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使学生留下深刻影响,从而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之前几年的教学方式我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分析概念再分析影响因素.通过几次上课后,根据学生的情绪反映,总觉得这种顺序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先难后简,会导致学生还为弄清楚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又开始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容易得不偿失.于是,今年我再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能否将顺序颠倒,先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化学反应有一定的快慢程度,任然由实验体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从表象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也必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继而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进行相关计算,即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等的学习.通过尝试,我发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达到了我最初设立的学习目标.

我是通过这样几个步骤来实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一、以学生实验为主体,在实验中体会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因此,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任务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好的老师,任何问题都没有实验来得更有说服力.每次进教室的时候,如果我带了实验仪器进教室,学生就非常好奇,学习的兴致非常快的被调动起来,若这节课按着我以前的思路来上课的话,起码要到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再来做.这时学生早已对实验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能亲身体会.如何使他们的学习情趣调动到最大化,我试着让学生先做实验,先从定性角度体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分别设计了5组实验:1.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快慢;2.比较Na2S2O3分别和不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的快慢(以产生黄色沉淀的先后顺序来判断);3.比较同浓度的Na2S2O3和同浓度的稀H2SO4在不同温度下分反应快慢;4.比较块状与粉末状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快慢;5.比较H2O2在MnO2有无的条件下反应的快慢.通过这5个实验学生立刻就得出结论:影响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同时还清楚了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并能自己举出一些生活实例.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印象深刻,才会有主动发现问题和寻找原因的学习能力.

反思学生实验是以大组为单位,共分5组,每组只做一个实验,相比演示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很好得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由实验学生认识到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受到外界条件[HJ1.18mm]的干扰,在学习的同时,他们又开始探索如何来表示某一个化学反应速率,能否从具体的数值上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于是,我就进行我的第二步教学内容

二、以概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物理学上有关速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然后,以PPT方式投影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根据学生的书写,最终确定正确的表达式,同时学生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平均速率.

反思这种方式可以让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也一同参与,且有成功的喜悦.相比教师直接转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时时刻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以练习为突破,充分调动学生的归纳和拓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很好得调动学生,让学生的心、手、脑一起动起来,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在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采用多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还能高质、高效的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推导公式和计算方法.

例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 s内从4.0 mol/L变成1.0 mol/L,在这10 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该例题巩固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

例2向2 L容器中充入0.7 mol SO2和0.4 mol O2,5 s末测得剩余SO2是0.3 mol,则v(SO2)=.

该例题在表达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形,通过计算,学生自行得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推导公式.并且由该题得出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速率的数值关系,以及引起该关系的原因.

[HTH]例3[HT]反应 A(g)+3B(g)=2C(g)+2D(g)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A.v(A)=0.3 mol/(L・s) [KG1*2]B.v(B)=0.6mol/(L・s)

C.v(C)=1.0 mol/(L・min ) D.v(D)=0.45 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

这例题会有一大半的学生进入陷阱,我引导学生回忆例2中的结论,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数值上如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会提示学生,在这种暗示下,学生学习的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举一反三,自己学会了并理解了知识点.

反思以这种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虽然在时间上花去了比较多,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这种欲望被点燃了,并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便能得到满足感,我觉得也很值得.

四、将知识赋予生活生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寻找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知识得以巩固,同时我还引用了今年苏州市二模试卷上的一道题,来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某文献报导了不同金属离子及其浓度对双氧水氧化降解海藻酸钠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9、图10所示.

注以上实验均在温度为20℃、w(H2O2)=0.25%、pH=7.12、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8 mg・L-1的条件下进行.图9中曲线a:H2O2;b:H2O2+Cu2+;c:H2O2+Fe2+;

d:H2O2+Zn2+;e:H2O2+Mn2+;图10中曲线f:反应时间为1h;g:反应时间为2h;两图中的纵坐标代表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海藻酸钠浓度与溶液粘度正相关).

由上述信息可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A.锰离子能使该降解反应速率减缓

B.亚铁离子对该降解反应的催化效率比铜离子低

C.海藻酸钠溶液粘度的变化快慢可反映出其降解反应速率的快慢

D.一定条件下,铜离子浓度一定时,反应时间越长,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越小

反思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上一篇:新高考背景下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再思考 下一篇:高中化学《电解原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