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学生,成就精彩课堂

时间:2022-09-02 04:59:22

解放学生,成就精彩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经过风雨的洗礼,走过了艰难的教学改革之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命元素。课堂上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师生式问答,而是充满了活力与创新的一次次思维撞击。只有真正地解放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他们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一、解放头脑,思维迸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可以设计开放性习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寻求问题结论的多样性,在寻求结论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在获得结论之后应注意对进行整理、归纳、提升,形成思维的严密性。这样开放题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1、3、5、8这4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四位数?这个题对学生而言并非难题,他们随机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但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无序、零散的。学生想得多很容易,但要想得全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呢?你能全部写出来吗?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1358 3158 5138 8135

1385 3185 5183 8153

1538 3518 5318 8315

…… …… …… ……

策略:先确定千位的数(以1为例),然后思考百位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1已经放在千位,百位只能有3、5、8这三种情况),再确定百位上的数(如先放3),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确定十位、个位上的数。

结论:一共有24个。

作为有多个结论的开放题,要体现其教育价值,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及有序的思考过程。至于答案个数,应明确是有限多的还是无限多的。如果是有限多的,则最好能分类列出全部答案,倘若个数太多,则可以列出有代表性的若干个,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思考。

二、解放双手,指尖舞动

“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实现学生的“手脑联盟”,这既是创造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创造教育的手段,而“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与脑结成大同盟,然后,可以创造,可以发明,可以建设国家。”

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学习加减法与除法复合的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个例题: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把它们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教师让学生用圆片代表苹果,通过操作,感知过程。

学生甲组:先把原来的苹果与买来的合起来,再把它们的总个数平均放在4个盘里,结果每盘放6个。

学生乙组:先把原来的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结果每盘放4个,还多2个,于是把多的2个与买来的6个放在一起,再平均放在4个盘里,结果每盘又分得2个,也就是每盘放6个。

三、解放眼睛,观察生活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教学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为揭示“特征”、“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相对”、“相交”这些概念,仅提问了几个简单而又与这些概念相关的问题。教师首先出示自己的照片,问学生:这是谁?学生听后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老师你自己吗?教师接着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很快地认出这是我?学生立即说出了理由:老师还是老师,虽然一个在照片上,一个现在站在这,但还是同一个人,他的特征没有改变。教师又问:照片上的我与现在的我有什么区别?学生纷纷回答:衣服不同,发型不同……显然他们在比较表面的东西。对此,教师微微笑,稍稍点拨,学生便立刻明白:照片上的是平面,现在站着的是立体的。又问:你们欢迎我为你们上课吗?那怎么表示呢?学生热烈鼓掌。趁此机会,教师又提出问题:一只手能不能鼓掌?一只手在东,另一只在西,能不能鼓掌?学生听至此,心领神会:鼓掌必须手心相对。双手交叉用什么词表示?是相交。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例子便让学生明白了几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

四、解放嘴巴,问题同行

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发明创造的起点就是问。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激发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且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发现。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设计好问题的“专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逐步知晓“提问题”的方法。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让我们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还学生自由放飞的课堂,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上飞得更高、更广。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析 下一篇:导学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