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分析

时间:2022-09-02 04:08:48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干预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出现早期爽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整体组和常规组,各1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整体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爽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结果:整体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组间差异显著P

关键词:护理干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46-01

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是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术后早期阶段,受手术创伤影响出现腹腔炎症,进而引发局部肠壁水肿等改变,从而导致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本次研究以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本院及辖区内老年人群的特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整体组和常规组,各15例。整体组,均自愿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65.9±32.4)岁;常规组,均自愿放弃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5.6±32.2)岁。人选患者肠梗阻发病时间均在术后7h内,已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导致肠梗阻者及术后≥10h发病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认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方法不作详述。整体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本地老年人认知能力较差,语言沟通困难,对疾病认识不够,易产生不良情绪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安抚其情绪。术前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操作,避免患者精神过度紧张。

1.2.2术后密切观察

老年患者术后,要严密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如呕吐、迟迟未排气,腹胀明显、肠鸣音弱,患者第一次进食后,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等。此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若确诊为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应重点进行护理干预。

1.2.3胃肠减压

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需要持续禁食,从而为胃肠减压。若患者出现EPII症状(呕吐、腹痛等),应进行引流,及时排除胃肠内积气、积液,有效缓解腹胀、腹痛,并检查引流液颜色、性质及体积,若抽出血性液体,应高度怀疑较窄性肠梗阻。

1.2.4口腔护理

引流管(胃管)留置期间,要保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损伤。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3次/d,雾化吸入治疗,2次/d。

1.2.5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按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其调配药物,应现配现用,保证药物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浓度。若有两种以上抗生素,应间隔使用。

1.2.6营养干预

应在治疗早期,给予体外营养支持,并补充水及电解质,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较为严重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每日多次给予新鲜血浆、白蛋白、脂肪乳等。护理人员要每日定时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和肠功能。

1.2.7活动指导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勤翻身,并每日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15min/次,2次/d。保持受压部位色泽正常、清洁干燥,同时协助病情稳定患者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

1.3疗效评价

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干预效果以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计算方法如下:

治愈:EPII症状消失,X线检测梗阻灶消失,肠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有效:EPII症状明显改善,X线检测梗阻灶基本消失,肠功能显著改善;

无效:EPII症状未改善,X线检测梗阻灶未发生变化,肠功能未为改善或恶化。

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整体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本院地处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群众文化程度较低、语言沟通困难,卫生条件差,生活质量及经济较差,医疗意识较差,护理人员既要承担起照顾患者的责任,又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疾病相关意识,从而保障治疗效果。因而,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护理工作重要性因此而体现。本次研究中,整体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组问差异显著P

3.1加强营养干预

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程较长,需要经历长时间禁食及胃肠减压治疗,所以患者往往营养状况不佳。发病24h,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少量流食,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进程制定饮食计划,逐渐从流质过渡到普通饮食。

3.2强化药物治疗相应护理

本次研究患者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静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每次间隔8h。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时告知医生,以调整药量。

3.3加强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再次对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少食吃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运动;同时保持心情愉悦,加强体育活动;加强自我监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

上一篇:探讨匹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 下一篇: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护理中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