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09-02 03:40:09

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探索

摘 要: 伴随着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然而,并不是所有受资助的学生都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有着比其他学生更崇高的理想信念、比其他学生更出色的成绩。本文阐述了贫困生成才教育的意义,并进一步探索了对贫困大学生加强成才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资助 成才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主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伴随着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同时,我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些受资助的大学生肯定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有着比其他学生更崇高的理想信念,比其他学生更出色的成绩,等等。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着重加强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加强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意义

贫困大学生不仅背负着社会使命,而且背负着沉重的家庭使命。成才教育是贫困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对国家社会和学生本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1.贫困生成才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体现。

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关系到千万个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学校与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同样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培养贫困生成才就是要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升。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再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科技轻人文、重分数轻素质的大学生。高等教育必须从真正意义上的成才出发,全面培养贫困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学习我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公平、公正、有效地加强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和培养。

2.贫困生成才教育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的重要保证。

二十一世纪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决定性意义。受过高等教育的广大大学生,担负着振兴祖国、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贫困生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财富。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摇篮,承载着培养人才的功能,加强贫困学生的成才教育,将有效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贫困生成才是评价教育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体现。

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成百上千亿元[1],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每年交4000―6000元的学费。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的承担者,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有责任有义务努力培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最终成为教育的受益者。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促进贫困生成才,除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贫困生所交的学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外,国家提供给贫困生的各类奖助学金,以及国家为贫困生贷款所承担的利息投入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二、目前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成人、成才是社会属性的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经历这一“自我管理”过程[2]。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成才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因为他们肩负着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对于国家来说,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的成才更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及和谐发展,因为这部分学生有着更多的感恩之情、回报祖国之心。但是目前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活的物质条件比较差。因此,贫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引导他的往往更偏向于物质,而忽略了对其精神教育。此外,由于家庭贫困,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在心理上存在着诸如自卑、性格孤僻、多疑、敏感、抑郁[3]等负面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一位贫困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背景;多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并包容他们的缺点或毛病,合理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我们的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受资助前后学生的思想变化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作为学生成才教育的首要任务。

由于政府的重视、高校资助工作的有效落实,几乎所有的贫困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资助。但是,由于贫困生和贫困程度的认定工作本身比较复杂并有一定的难度,以及资助工作自身存在局限性,可能出现受资助的学生并非贫困,而贫困的学生未得到资助,或者是更为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资助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思想上影响着学生。据调查,资助前后,有些学生在诚信道德、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情感的认同方面都出现明显的变化[4]。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我们就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成才教育的首位,重视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资助学生的思想教育,积极有效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让学生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带着感恩之心去学习,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人才。

3.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成才培养。

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也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必须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国家的资助政策和不断完善的资助体系让贫困大学生无后顾之忧在学校学习,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贫困生在校期间我们能很好地对其实施成才教育,使他们成为知识全面、能力过硬、品德高尚、能很好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不仅会改变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而且会及时回报社会。

三、加强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方法探索

社会的不断进步赋予了人才新的含义,对大学生成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贫困生成才就是要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这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从真正意义上的成才出发,全面培养贫困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的功效,尽一切能力为贫困学生服务。

1.以成才教育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指航灯,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然而,当代的社会,各种新的价值取向与利益驱使,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青年学生辨别力不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贫困学生作为青年殊的群体,也不例外地存在着问题。他们有的自我意识不健全,思想偏激,把贫困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不公平;一些贫困生对正面的教育持怀疑态度,并常常以这种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一些贫困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消沉悲观,走向极端。学校应通过加强相关课程教学、举办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让贫困学生真正明白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那些为社会发展进步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才会获得崇高的人生价值。

2.以资助工作为载体,更好地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资助贫困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有效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更要探索如何将助困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育人机制,让每一个受资助的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崇高品格和优秀成绩的社会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物质帮困拓展到精神帮困、技能帮困的层面,把物质帮困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起拓展素质、提高技能、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构成要素,发掘每一个要素的育人功能,形成资助体系的系统合力。高校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保障贫困生平等受教育权的体现,而且具有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意义。

3.以成功就业为目标,加强服务意识,帮助贫困生成功就业。

贫困大学生由于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往往比其他学生更渴望能够找到一份良好的工作。然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又让贫困大学生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变得极其渺茫。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6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为例,贫困学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即使是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大趋势下,应届毕业贫困大学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大学生低40%左右,几乎没有贫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与相关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高校应当加强为贫困生服务的意识,为贫困学生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让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掌握更多的就业本领,同时,要为尽可能地拓宽就业渠道,调动一切资源为他们的就业服务。

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使之成才;而贫困的学生在享受着国家、政府、学校、老师特殊的关爱和帮助的同时,也一定要努力学习,主动成才。相信在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在教育者和贫困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将成为国家之栋梁。

参考文献:

[1]赵双喜.论贫困生成才教育在贫困生工作中的地位[J].文教资料,2007,(11).

[2]冯筱,黎万斌.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初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7).

[3]孙桂君.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4]江云清,刘胜蓉.贫困大学生受资助前后思想状况变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

上一篇:汉语水平考试(HSK)对汉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下一篇:“学校效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