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2 03:28:39

谈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高等会计教育提出了较为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等 会计 会计教育

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承担着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我国高等会计教育也存在很多不足,现行高等会计教育体制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本科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会计教育目标作为会计教育模式的出发点,从根本上决定整个会计教育的发展,因此是不可或缺的,是会计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我国会计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至今未有定论。国家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学机构从事会计学的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但这一目标存在如下弊端:一是该目标表述不够明确,各高校对其的理解各异。该目标虽由国家制定,但不同的高校对其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学校认为是通用型人才,有的认为应侧重于应用型、专门型,还有的提出开拓型、外向型等等。由于思想不统一,教改的侧重点不尽一致,因而难以评价、判断教改成果。二是职业性和专门性过强。过分强调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协作交际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三是未能与时俱进。会计职业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了新变化,教育界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致使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无所适从,于是大都把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影响到会计人员的整体质量。这些问题都说明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确立会计教育目标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比重失调。基础课程的学分数在全部课程总学分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0%一30%,而专业课程学分数则占全部课程总学分数的70%一80%。显然,基础课程学分数占全部课程总学分数的比例小。二是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要素等方面存在重复。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课程内容跟不上社会变化,教学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教材内容上,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会计实务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会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往往多年一成不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讲解和分析,这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实务界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影响学生对未来会计发展趋势的把握。教学在方法上仍然是传统的 “镇鸭式”,只重视强调教师的讲授,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缺乏启发性。这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会计实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实习能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熟悉会计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但近年来高等学校由于种种原因,一般各高校都把实习置于最后一个学期,而毕业班的学生为了求职会放弃实习,即使一些学生勉强进行了,也大多“身在曹营心在汉”;另外,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等各种因素,不愿意接收没有经验的学生实习,这样致使会计实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高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重塑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是影响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大学商学院联盟提出会计教育应该使学生对各种会计职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包括公共会计职业、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工作。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会计记账和报表编制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释财务报表,建立和运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方面的能力,以便日后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

我们当前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迅猛扩张、更新,学科之间知识相互渗透,会计学科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确定,应当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时代特点并立足于中国实际,注重培养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由于我国当前和今后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一是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二是流向会计职业界,因此本科教育自身可以分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层次,对于前者应为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定的条件,其培养目标可界定为: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充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而对于后者,则可以培养成具有较高会计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可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扎实,视野开阔,能满足会计职业界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适当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体现着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适应未来的保障。就会计课程设置而言,会计人员仅仅掌握会计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因此,在我国高等会计教学计划中应增加基础课程学的内容,扩充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增大基础课程学分在总课程学分的比例。另外,正确界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例如,如何界定“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范围,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这样也节约宝贵的教育资源。

(三)改进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推行会计案例教学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应以教为主,重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积极的学习。借鉴国外的做法,实行会计案例教学。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有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与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会计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会计案例教学通过个案分析,采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方式,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受益的效果。此外,会计案例教学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会计案例教学,能解决当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存在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但是,由于案例收集上作时间长,难度大,建议有关教育部门组织各大高校分工协作,按课程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会计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四)强化会计实践课程。

会计实习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计实习,他们能最直接地感受到职业的状况和要求。因此学校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保证会计实习的质量。学校可采取第二课堂方式开拓教学资源,如成立学生会计服务模拟公司,为中小企业会计业务,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实践,体验真实、完整的会计实践过程。学生会计服务模拟公司的公司环境虽然是模拟的,但是会计业务是真实的。另外,实习尽量不要安排在毕业最后一个学期,可以从大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三年级的寒暑假,都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实习,等到毕业实习,即使学生不能参加,由于其前三年的积累,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邵军.谈改革本科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财会月刊(综合),2008.

[2]冉艳.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黄海琛.我国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4]高欣.我国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5]谈江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探析[J],现代企业育,2012.

上一篇:浅谈《精馏原理》的说课过程 下一篇:探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