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02 02:55:53

浅析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会计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论述环境会计研究的意义着手,探讨了在我国环境会计的建设进程中面临着诸如缺乏环境会计准则体系、环境会计实务缺乏可操作性、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环境会计;概念;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054-02

1 环境会计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的意义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010年,我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t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会议间隙告诉记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可见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都很高。如果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继续以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国家的环境资源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枯竭,从而失去发展的持续性。面对严峻的形势,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总共的十六篇中就有三篇是关于发展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因此,环境会计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完善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环境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环境会计理论,之后环境会计的发展就一直停滞不前,而日本从1999年开始着手实施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在短短的六到十年的时间里飞速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不断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而我国至今尚未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我国目前规范会计行为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没有涉及与环境相关的核算、监督、披露等内容,也没有提出有利于推行环境会计的重要措施。环境会计准则的缺乏,导致了我国环境会计的推行缺乏理论的指导,环境会计工作无从展开。

2.2 环境会计实务缺乏可操作性

当前我国的环境会计实务缺乏可操作性,其中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模糊。当前,我国的环境会计实务在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上较为模糊。对于环境资产的确认,只能通过环保设备投资、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来核算;对于环境负债的核算,只能通过预计环境负债、或有环境负债两个科目核算;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只能通过管理费用来核算;对于环境收益,仅仅能通过当期收益进行核算。这使得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无从下手,特别是那些环境会计较为复杂的企业。而富士通公司之所以能很好的核算日常的环境活动,是因为日本对环境会计要素不仅确认了很多一级科目,而且很多会计科目还设置了二级科目。

②会计要素的计量模糊。环境会计的定义明确指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然而环境会计在实际计量时却存在着会计要素的计量和不确定性的会计要素计量之分,对于不确定性的会计要素的计量,比如一些经常涉及一些估计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需要预防和治理的未来环境支出、CO2排放量等,我国目前尚未规定明确的计量方法。然而欧美、日本等环境会计发达的国家,对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中很难用货币计量的会计要素都规定明确的计量方法。

2.3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从披露的数量看,当前我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所占的比例很小,披露的主体主要是上市企业,而且主要是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上市企业。

从披露的内容看,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通常只有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采取的环保应对策略,过多的使用定性信息,缺乏定量信息。

从披露的方式看,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包含于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单独报告、会计报表附注、董事长报告中,披露方式过于杂乱,致使外部投资者、管理者、债务人等无法明确的找出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

从披露的强制性来看,当前我国强制要求一些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于其它企业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环境污染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一些应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没有披露。

现阶段我国与环境会计发达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见表1。

2.4 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比于日本已经制定的700于种环境法律、法规,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今有7部,相关法规仅有20多部。这些法律、法规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前已经明显滞后,很多方面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形势的变化。我国关于环境损害和赔偿缺乏明晰的法律条款,也没有成型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也就是说损害的界定只能依据行业标准来进行估计。而且我国对环境的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牺牲环境取得的收益足以弥补破坏环境承担的处罚,这样也就很难保证环保工作的执行效果。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法规数量比较表见表2。

2.5 缺乏环境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

纵观我国经济市场,可以真正掌握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的从业人员少之又少,环境会计专业人员的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显然是不利的。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独立、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或专门的环境会计制度作为指导以及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师资队伍和配套教材,所以仅有少数的高校开设了环境会计相关课程,导致各高校无法向企业输送环境会计人才,在企业内部,针对环境会计人员的培训基本没有。环境会计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日、英等国,对于高校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已经较为成熟,而且细分明确,分类设置了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财务会计。

参考文献:

[1] 汪静波.关于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0,(18).

[2] 杨裕霖,李钰芸.浅谈“十二五”规划下中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3] 胡晓玲.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研究,2012,(1).

[4] 姜艳,王翠兰,杨美丽.国内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研究[J].财经视点,2011,(1).

[5] 侯雷,殷金荣.从渤海湾溢油事件看我国环境会计建立的紧迫性[J].商业经济,2012,(2).

上一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地铁施工项目经理的胜任力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