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不透明”气价

时间:2022-09-02 02:31:02

在汉江之滨的沿河大道358号,一幢14层的灰白色大楼巍峨矗立。

这里是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天然气公司),一个庞大的城市地下王国的主人——其拥有并运营的5000余公里地下管网,足以将整个武汉市域环绕五圈。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在高压管道中奔流数日,抵达武汉南部的远城区江夏,再通过城市地下管网的输配,进入市民家庭、企业、商场与汽车加气站。

挟特许经营权之利,占据当地95%的天然气市场份额的武汉天然气公司,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个城市的能源结构——武汉天然气公司用户超过100万户,全市约1.5万辆出租车中,逾70%已经“油改气”;28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这个格局的起点是在2004年底,武汉市的主要供应气源——重庆忠县至武汉的忠武输气管道通气。短短七年间,武汉市的天然气用户从50万户增至120万户。

与用户数量一样飞速增长的,是公司利润。武汉天然气公司在通气第二年的2006年就进入盈利期,2011年该公司的利润达到4.67亿元。审计报表与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06年至2011年五年间的利润总额已超过10亿元。

与此相比,该城市天然气利用项目的工程总投资不过10.4亿元。在主体工程投资成本已经收回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此后剩余的42年特许经营权期限内,且随着供气量的逐年递增,武汉天然气公司的利润将持续增长。

在不断上涨的垄断利润背后,数百万武汉市民对与其利益息息相关的定价程序并不了解。不透明定价,造成争议发生,亦为改革所指。

筑巢引凤

2004年底,是武汉燃气发展史的一个分水岭,随着城市第一户居民用上忠武线输送的气源,武汉从此进入天然气时代。此前,全市的管道燃气气源以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为主。但这些气源的生产及输配成本高,污染大。因此,引入更加清洁、热值更高的天然气成为大势所趋之举。

武汉的燃气市场长时间由武汉煤气公司、武汉管道煤气公司、武汉市煤气工程建设公司三家国企瓜分,在经营上依赖财政补贴与用户集资款(即向用户收取报装费),效率低下,且存在跨区经营、相互竞争的行为,造成重复建设。

为此,武汉市一直希望引入外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既减轻财政补贴压力,同时也能改造城市燃气基础设施,改变国有燃气公司的经营机制。

2000年,原湖北省计委正式对外招商公告,项目拟由武汉方面与外商组建中外合资企业作为项目法人,承担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

项目获得原国家计委立项后,从2001年8月开始,武汉市先后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00003.HK,下称中华煤气)、美国联合能源公司等外企接触,其中合资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是中华煤气。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煤气,为香港联交所排序第三的上市公司,也是香港唯一的城市管道燃气公司。其固定资产约150亿港元,股票市值约为600多亿港元,董事局主席为香港恒基兆业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兆基。

一位原武汉天然气公司的中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合资公司成立后,香港方面派来五六名高管,担任总经理、分管财务的副总与工程总监三个要职。双方的大致分工为:武燃方面只管人事,港方管运营、财务和工程。中华煤气把全新的管理模式带进了公司,比起原来的国企明显更为规范。

“逢听必涨”

“天然气公司定价调查的用户是中高收入者,低收入家庭怎么用得起?”

“与上海、南京等城市比,武汉的居民收入水平排名靠后,但天然气当前每立方米2.4元的价格处于较高水平,这种情况是不太协调的。”

2005年4月8日,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上,面对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2.4元/m3的报价,社会各界的代表纷纷质疑——四个月前,忠武线已正式通气,武汉的民用燃气正式步入天然气时代,此时解决定价问题日趋紧迫。

在与会代表齐声喊“降”的局面下,听证会首次打破了“逢听必涨”的历史。武汉民用天然气价格最终以2.3元/m3落定,双方皆大欢喜。

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与专业壁垒,虽然代表们尽力争取,实际上对这个看似公开的定价过程中的关键细节却是一知半解,听证会对价格调节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当年武汉与周边省会城市每立方米民用天然气的到户销售价对比为:郑州1.6元、合肥2.1元、南京2.2元、上海2.1元、杭州2.4元、长沙2.27元,而武汉为2.3元。

天然气从产出到终端需要经历生产、输送和配送的过程,其主要流程是天然气生产商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门站,然后由城市门站配送给终端用户。和这一流程相对应,天然气价格在不同阶段分别被称为出厂价、门站价、销售价。门站价即城市天然气运营商向上游生产商的购气价格,销售价是其向终端消费者的售气价格。

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前述武汉周边省会城市当年每立方米的门站价分别为:1.14元、1.23元、1.27元、1.31元、1.32元和1.18元,而武汉仅为1.09元。

由此,上述周边城市民用天然气的“加价”分别为:0.46元、0.87元、0.93元、0.79元、1.08元、1.09元,而武汉为1.21元,“加价率”达到111%。在听证会上,代表们曾提出,“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武汉高近一倍,天然气价格却只有2.1元/m3,比武汉还便宜。”

原湖北省计委对该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显示,这个工程总投资10.39亿元、达产输配气规模12亿m3的天然气供气工程项目,达产年份的平均天然气建议售价仅为1.508元/m3。具体的销售价格则由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后另行。之后,基于以上基础制定的听证会价格,跃升为2.4元/m3。

“2.4元的定价,是在2009年武汉供气规模达到12亿m3的基础上制定的,那时天然气价格才能‘保本微利’,2009年以前都是亏损经营。”时任武汉天然气公司董事长张民基当时公开解释。

上一篇:券商资产管理谋变 下一篇:上网买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