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改革

时间:2022-09-02 02:02:16

浅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由绘画基础Ⅰ、Ⅱ(素描、色彩)、造型设计基础Ⅰ、Ⅱ、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风景写生和速写(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建筑速写)等课程组成,其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造型设计、色彩的认知及运用等技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几门课程的涵盖面很广,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认识和技能的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 造型设计 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几年的一线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我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多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出发进行改革,更没有突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

2.高职院校生源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3.高职教育讲究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详细的课程标准制定,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对课程整体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等方面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为对一些作品的讲解、临摹,犹如高考应试教育。

4.很多专业教师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质疑基础课对自己专业的真正作用和效果,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呈现递减趋势,如很多专业教研室主任删除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风景写生、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课时要求。

5.不少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就学习素描、色彩,到大学还画素描、色彩,提不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得不到提高。

6.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所以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专业基础课程应如何开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积累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所以如何做好课堂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形成以单体练习、单元训练、课程综合实训、课外练习及项目实训的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1.单体练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任课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实际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讲解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后学好专业课程有哪些帮助。

2.单元训练是对知识能力形成进行的小结,是任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实际范画演示以及优秀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总结这一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

3.课程综合实训是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以一个综合的技能实训来把单元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技法运用,用来作为技能实训。例如,风景写生后,学生可通过之前所学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建筑速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表达,所以学生在综合技能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性把握能力。

4.课外练习是每天课程授完后,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布置任务,由教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一个转化过程。

5.项目实训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做好《项目教学实训任务书》,选取一到三个实际项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绘制(如建筑速写等),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三、试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应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如何拓展表现技能和审美素养、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贯穿于整个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课程标准入手,改革传统的绘画教学、应试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服务。

以素描、色彩课程为例,有些人反对把素描、色彩列入各个专业基础课,原因就是素描、色彩课程的基本意义和目的被忽视了,认为“应用型人才”不需要花时间学习、练习素描、色彩景物、写生等基础课程了。然而实际上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徒手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绘画知识的延伸以及实际范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绘画种类的传统特色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和语言特色。再如造型设计基础课(三大构成),对于同属于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来说,其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对构成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就有很大的差别。

3.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解决传统基础课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和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改革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高专艺术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勐.素描教学随感.美术大观,2006.

[2] 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美术大观,2006.

[3] 李晓林.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时代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4] 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

[5] 张晓庆.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

[6] 姜淑荣.对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

(责编 闫祥)

上一篇:巧用沉默艺术搞好语文教学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