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背痛病例回顾――重视胸背痛的临床诊断

时间:2022-09-01 11:09:07

急诊胸背痛病例回顾――重视胸背痛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 胸背痛 误诊 诊断思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85

急诊医生可来自不同专科,接诊以胸背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后,诊断思路欠缺全面,所开具的检查项目可能不能发现原发疾病从而导致漏诊、误诊的情况偶有发生。在急诊科曾接触的5例胸背痛患者,回顾其诊疗过程,个别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胸背痛涉及多种严重的内外科疾病,应提高警惕,扩展思路,避免误诊、漏诊导致严重后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1年3~6月收治急胸背痛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38~63岁,分别由不同医生接诊,最终确诊胰腺炎1例,胸主动脉瘤夹层1例,急性心梗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考虑肋软骨炎1例。

诊断经过:例1:患者,男,49岁,晚饭后突感“心窝及背部疼痛”2小时,并强调背痛明显,体查上腹部有压痛,查血常规及血清淀粉酶,均升高,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收普外科。例2:女,59岁,突发背部剧烈疼痛1小时来院,测血压升高,胸背部体查无特殊,查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请心胸外科医生会诊后再行胸部CT确诊胸主动脉夹层,收心胸外科。例3:患者,男,63岁,夜间以右上腹疼痛就诊急诊外科,既往有胆石症病史,按“胆绞痛”予以解痉、抗感染治疗,治疗3小时后患者剧烈疼痛不缓解,请急诊内科会诊,仔细询问病史后为右前胸持续性剧痛,查心电图示急性心梗,收入心内科。例4:患者,女,46岁,左胸疼痛7天,加重1天,查胸部CT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收感染内科。例5:女,38岁,反复间歇性右前胸壁疼痛2年,再发1天,伴发热,T 38.2℃,无咳嗽及盗汗,先往急诊内科就诊,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予以抗感染治疗,患者以疼痛缓解拒绝进一步检查及治疗,自行回家,夜间因右胸疼痛加剧再次来急诊外科就诊,体查右前胸锁骨中线第5肋局部压痛,查血常规示WBC 11.1×109/L、N 78%,建议行胸部CT,患者未执行,诉平躺后胸痛缓解,在门诊行抗生素治疗后回家,诊断考虑肋软骨炎。

讨 论

胸背部疼痛是急诊患者常见主诉,因其病因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及内、外科多种疾病,急诊医生一时较难确诊,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1],以致耽误某些严重疾病的及时治疗,造成严重后果。急诊医生不应局限于本专业知识及背景,更应避免思维片面,故掌握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非常重要。

疼痛按来源可分为皮肤痛、内脏痛、深部痛及牵涉痛,面对胸背疼痛患者,应判断其疼痛来源,不能只片面考虑自己专业相关疾病。一般可按下列顺序[2]:①胸壁疾患,包括胸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及壁层胸膜所罹患的疾病,如例5考虑肋软骨炎及例4的结核性胸膜炎。②胸腔脏器疾病,包括心脏疾病、主动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纵隔疾病,本组病例中有心梗、主动脉夹层患者。③腹部脏器病变,如本组病例中的例1胰腺炎患者,其“胸痛”实为上腹部疼痛,合并背部疼痛,而患者强调背痛,此时若忽视腹部体查就容易出现偏差。④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背部疼痛,如痛风等。

引发胸背疼痛的某些疾病,如心肌梗塞及胸主动脉夹层,此两种疾病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后果可能十分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尤应提高警惕。心肌梗死的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更剧烈而持久,患者可伴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脉搏细弱、大汗、血压降低等,遇此表现患者应立即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诊;若患者为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发剧烈胸痛,体查发现四肢血压异常变化,首先要考虑胸主动脉夹层,此时应立即查胸部B超、CT或磁共振检查,首选胸部CT[3]。

总之,由于胸背痛可由严重疾病引起,应引起充分重视,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尤为重要,并注意伴随症状,然后选择最适宜的检查以尽早确诊,若遇诊断困难的一定要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避免耽误治疗引起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文化,陈建国.胸痛误诊7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0,5(34).

2 陈智民,超楚生,瞿岳云.常见急症诊疗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34.

3 甘中亮,苏勇,方道顺.双层螺旋CT对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价值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303-1304.

上一篇: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医患关系及处置 下一篇:对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