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1 11:03:16

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残疾的明显程度并不与性的发展成正比,残痰学生几乎同样有健全儿童性心理不同阶段的内在表现需求,残疾学生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教育。为此,笔者从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痰学生性教育的态度、新疆地区残疾学生学校性教育现状等两大方面对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

1 引言

两性世界里,尽管残疾人在身体方面与健全人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残疾的明显程度并不与性的发展成正比,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并且影响其全部生活的目的及态度的选择。如2009年笔者对新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中135名(聋哑、视力残疾、智力残疾)13~18岁儿童进行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状况调查表明:残疾学生的青春期发育与健全儿童是同步的,虽然他们的性心理发育要晚于健全儿童,但几乎同样有健全儿童性心理不同阶段的内在表现需求,因此残疾学生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教育。那么,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为此,笔者从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的态度、新疆地区残疾学生学校性教育现状等两大方面对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式: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了“残疾学生性知识与性态度调查问卷”、“家长性教育调查问卷”、“特殊教育(以下简称特教)教师性教育调查问卷”、“普通人群性教育调查问卷”。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含学校)从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昌吉、吐鲁番、伊犁、和田地区选取。见表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与分析

目的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因此,要了解残疾学生性教育的现状,首先要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水平,因为它关系着人们为残疾学生性教育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努力的方向。由调查可知: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残疾学生(43.3%)更多地认为进行性教育能够为其以后幸福生活打下基础,普通人群(23.3%)和特教教师(49.2%)则更多地认为进行性教育能够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31.5%的家长认为性教育可有可无;23.7%的家长认为“性”是长大了自然知道的事情,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而28.8%的家长则认为进行性教育会诱发的发生。见表2。

其中:①很有必要,能够为学生以后幸福生活打下基础;②进行性教育能够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③性教育可有可无;④没必要,长大了会自然知道;⑤进行性教育会诱发的发生。

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决定了人们对残疾学生性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同。89.9%的特教教师认为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十分重要,65.4%的残疾学生也认为实施性教育十分重要,但却有63.8%的家长认为实施残疾学生性教育并不重要。见表3。

为什么新疆地区残疾学生的家长对残疾学生性教育并不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残疾人的认识及态度在不断的改变: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医疗康复到教育性的潜能开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更加关注的还是如何通过对残疾人进行缺陷的补偿与矫治、帮助其接受一定的学科教育,来有效地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对残疾人自身素质尤其“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黄利慧,性教育的新观点)认识不够,故认为性教育可有可无;二是,在我国“谈性色变”的文化背景下,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对性教育的核心目的和内容不了解,对“性”的认识是狭义的,认为“性”就是“”,“性教育”就是性知识的传授,而性知识的传授有可能成为诱发学生的诱因。家长这种“性过错行为”的顾虑,使得他们产生了残疾学生没有必要了解性知识的思想;三是,部分家长对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识的不足,误以为残疾人特别是智力障碍人士是“无性”的,所以根本不需要性教育。

为什么普通人群(23.3%)和特教教师(49.2%)会产生进行性教育能够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这种思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广泛频繁地提供了大量的性信息、性刺激,使社会的性污染迅速蔓延,使生活在现代高科技时代的残疾学生不可能在电视、广播、英特网信息的攻击下还能保持真空状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进入性成熟阶段的残疾学生,封闭正确的性知识,不但不保险,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从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黄色的“知识”。因此,部分普通人群和特教教师产生了利用性教育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思想。

3.2 新疆各界人士对“应该由谁负责实施残疾学生性教育”所持的态度不同

对应该由谁负责实施残疾学生性教育,新疆各界人士所持的态度不同。60.0%的家长、普通人群中的53.4%成员认为残疾学生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实施,而残疾学生(23.7%)、特教教师(22.1%)则选择由家长与学校共同完成对残疾学生的性教育。见表4。

家长应该是传授孩子性知识最好的老师,但为什么60.0%的家长认为残疾学生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实施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家长羞于与孩子提及性;二是,许多家长本身没有性教育经验,甚至自己就是性知识文盲,因此。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害怕不当的教育会刺激和诱发孩子过早的;三是,学校设置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可以以其家庭、社会所无法具备的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对学生进行集中、突出、科学、充分地性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获得完整的性知识。所以,许多家长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实施。

为什么特教教师倾向于性教育应该由家长、学校与同伴共同完成呢?因为他们普遍认识到对残疾学生来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比性生理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残疾学生只有学会如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性观念与性态度、学会掌握性人际关系调节的技巧、学会肩负性责任,才能正确面对残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性心理的发展不仅受性生理的影响,更易受性文化传统、教育状况、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文化传播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性教育过程中,要高瞻远瞩,要综合各种影响其生活的因素,给青春期的残疾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使之健康幸福的成长。因此,作为直接影响其生活的家长、学校、同伴自然也应该是性教育的主体。

3.3 新疆地区学校中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

3.3.1 对新疆地区学校中残疾学生性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促使

了我国内地一些学校性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由于新疆地区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人们对残疾学生身心特点认识的不足,以及性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等原因,使得很多学校的残疾学生性教育更多的停留在举办性教育讲座、在教授生理卫生等科目时“附带”进行性教育的水平上,缺乏系统的、公开的性教育,性教育明显滞后于残疾学生性生理、性心理的快速发展。因此,由表5可见,残疾学生、家长、特教教师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满意度较低,一致认为当前学校性教育需要加强。

3.3.2 当前新疆地区学校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

由表6可见,当前新疆地区学校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一是,对性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学校管理者方面来看,部分管理者将性教育课程放在较轻的位置;从教师方面来看,他们对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课程的关注远不如对语、数、外等学科的关注;从学生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认为性知识将来会“无师自通”,对性教育学习表现出逃避、对抗、羞涩等行为;二是,新疆地区对残疾学生进行科学性教育开始较晚,缺乏规范、系统、科学的教材,这也是影响残疾学生性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性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残疾学生性教育课程不仅包括残疾学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以及残疾儿童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还要涉及性法律、医学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这极大的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对授课教师而言,不经过生物学、心理学或者是与健康相关的性教育专业培训,很难完成性教育的要求。而在性教育师资调查中发现,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教师大多是生物或者政治教师,教师成为了制约残疾学生性教育课程实施的瓶颈因素;四是,当前学校性教育需要使用的教育教学条件十分缺乏,制约了残疾学生性教育的开展。残疾学生(如盲童、聋哑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性教育时比健全儿童更需要直观教学。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是残疾学生性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柱。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学校教育需要使用的教育教学条件十分不足,如大部分学校微机教室上网不方便、电脑老化、网速太慢、学校无专门的VCD播放室、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太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残疾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直观教学。

4 建议

4.1 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的认识水平

由于新疆地区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低,它极大地阻碍了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提高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水平。要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不仅能使残疾学生获得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伦理、性健康、性防范等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其与异性平等相处和规避危险行为的能力。

4.2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残疾学生性教育网络

学校不仅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男女学生频密接触的地方,因此,学校除了是给予学生较系统的、科学的性知识场所外,同时也是良好的性心理和性角色的培养场所。因此,在学校方面:学校不仅要努力提高教育者对性教育的认识水平、加强性教育教师的师资培训、推动性教育课程的发展、推广学生阅读有关性教育的书刊、加强家长及社区宣导,还要建立起一个和谐、人文、健康、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性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最初的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性教育上,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不中断性、循序渐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的。洪嘉禾等在《性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有关性问题的准则和观念,是成年后的性心理基础。”。因此,在家庭方面家长不仅要就一些较为重要的性教育内容积极地与学校进行沟通和合作,而且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会正向、理性而科学的处理亲子之间的性教育。

随着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发展,残疾学生与其他健全儿童一样,社会的交往范围和深度都会不断扩展和延伸,社会群体的、性意识都会对他们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性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在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时应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残疾学生性教育网络。所以,在社会方面全社会都应该关注残疾学生的性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及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不断完善他们的社会人格和生活阅历,为残疾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生活空间。

上一篇: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20例临... 下一篇:价值观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