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交易脱钩美元猜想

时间:2022-09-01 08:59:33

石油交易脱钩美元猜想

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的时代会不会终结?

10月6日,英国《独立报》中东特派员罗伯特・费斯克(Robert Fisk)的一篇文章“美元末路”(The Demise of the Dollar),刺激了石油美元愈发脆弱的神经。文中,费斯克援引匿名人士的话称,海湾阿拉伯国家正与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法国进行秘密谈判,计划以“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进行石油交易。

关于石油交易与美元脱钩话题,多年来一直说法不断。与以往猜测性的模糊报道不同,费斯克在报道中明确提出,该方案计划在九年内――即2018年前――实现通过“一篮子货币”来进行原油交易。

这“一篮子货币”包括日元、人民币、欧元、黄金,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国家的新统一货币。GCC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巴林。

费斯克还在文章中提及,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巴西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已为制定这项计划举行了秘密会议。中国的金融人士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忙于恢复美国经济,无暇顾及未来九年内美元地位遭到替代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则报道一经刊发,美元兑其他“一篮子货币”的比价即下挫约0.4%,黄金价格则被推升至每盎司1035美元的历史新记录。市场担心,倘若消息确实,将对美元作为世界首要货币的地位带来沉重打击。

同以往一样,世界几大产油国矢口否认消息的真实性。

沙特阿拉伯央行行长・阿尔-贾瑟尔(Muhammad al-Jasser)称,这则报道“绝对不正确”;俄罗斯财长德米特里・潘金(Dmitry Pankin)和科威特石油部长,也都否认曾就改变美元计价原油贸易一事进行过讨论。

路透社引述阿联酋央行一位内部人士的话表示,阿联酋将坚持使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计价货币,因为“用美元为石油计价已经很长时间了,产油国想作出调整是很困难的”。

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的时代会不会终结?这虽然是个老命题,但在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量中比重降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的当口,获得了新的关注。

有缺陷的体系

倘若不考虑伊朗石油交易所的交易,在当前的全球石油贸易中,美元是绝对主导的结算货币。早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就同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了一项被称为“不可改动”的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沙特阿拉伯将美元用于为石油定价的惟一货币。

此后,沙特阿拉伯说服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也接受美元作为惟一的石油交易货币。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元与石油的挂钩。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协议都算得上是双赢的选择――产油国获得了稳定的货币收入,美国则通过将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巩固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失衡问题――消费和投资稳步增长,储蓄率下降接近零的水平。这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举债支撑。之所以此后20多年里,这个失衡的增长模式没有出现危机,一方面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偏爱,另一方面也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高增长,不断积累外汇储备,执行保守的汇率政策,使得经常账户盈余不断增加。

但是,进入本世纪,现行原油美元结算体制的缺陷和风险逐渐暴露。石油进口国发现,他们被迫购买美元来支付需要的原油;而石油出口国积攒了越来越多的美元收入,只能再投资给美国经济。其结果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而包括东亚和中东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只能被动地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贡献;而美元一旦贬值,就意味着各国外汇储备的缩水。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即使没有《独立报》费斯克所报道的颠覆美元的密谋会议,不少国家也在试探打破这个魔咒,逐步削减美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的报告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量中的比重已降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大卫・怀斯(David Wyss)认为,美元很可能进一步走软,其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地位将不复从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也警告,不要以为美元作为世界主导储备货币的地位是“理所应当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在去年10月发表于《财经》的“美元时代式微”一文中认为,始自2008年的这轮金融危机,将加速美元时代的终结,因为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和美元的信心将持续下降。

倘若《独立报》费斯克的报道属实,那么,美国是否有意愿并有能力阻止这些国家以“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进行石油交易的密谋?国内外不少学者都相信,美国当年出兵伊拉克,就是要实现美元与石油交易无限期捆绑。香港联中资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童媛春在《石油真相》中写道,“维护美英主导的与超级大国相应的超级经济体系下的国际石油计价交易和美元结算体系,是美英2003年再次攻打伊拉克――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本质原因。”但武力不可能解决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衡问题,也无法对抗众多大国的意志。

纽约RGE Monitor公司市场分析师Rachel Ziemba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政府可能会发行更多通胀保值债券(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以保证投资者回报,但美元地位仍将在长期面临严峻挑战。

“不久,我们将可能听到美国财长宣称坚持‘强美元’的政策,但实际上,财政部缺乏有效手段来支持这一政策。”Ziemba说。

九年期限

似乎没有人否认美元时代终有一天日薄西山,但悬念在于,“那一天”究竟是“哪一天”?

对于《独立报》关于“九年内(2018年前)实现通过‘一篮子货币’来进行原油交易”的报道,《财经》记者采访的诸位专家都表示质疑。

纽约RGE Monitor公司市场分析师Ziemba认为,美元地位的轰然倒下虽然可以由某一主要债权人资本撤出而引发,但这一举动必将带来新一轮经济颓势,各方都是受害者,因此,美元地位的颠覆短期内不会发生。

Ziemba以中东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为例,沙特阿拉伯不仅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构成,而且其70%到75%的非储备性质的外国资产也是美元主导的资产。因此,在GCC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仍与美元挂钩的背景下,放弃对美元的支持,意味着储备的资产配置受到限制,不得不购买更多美元。此外,沙特阿拉伯在原油贸易、国防、外交等各方面都非常依赖于美国,很难设想它愿意在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与美国反目。

在华尔街富有声望的独立石油分析师Paul Ting,同样不认为美元在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会在九年内被打破。他告诉《财经》记者,从历史上看,欧佩克国家一直抵制以非美元货币为石油计价。过去类似话题无数次被提起,但OPEC从未赞同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OPEC产油国相信,石油存在一个固有的、内在的价值(intrinsic value),因此,无论以美元计价还是以“一篮子货币”计价,由于货币本身具有自我调节性,石油价格终将贴近那个固有的、内在的价值。换句话说,改用其他货币为石油贸易计价没有实质意义。

目前,全球只有四个国家敢于公开挑战石油美元计价机制。一是伊拉克。在萨达姆执政期间,伊拉克于2000年11月改用欧元为石油贸易计价;二是伊朗。早在1999年,伊朗就宣称准备采用欧元计价机制。2006年3月,伊朗建立了以欧元为交易和定价货币的石油交易所;三是委内瑞拉。在总统查韦斯领导下,委内瑞拉以石油和十几个拉美国家建立了易货贸易机制;四是俄罗斯。2007年,普京宣布在圣彼得堡建立石油交易所,开始推广以卢布为支付结算的货币。

上述四个国家的实践只是区域性、极富政治意味的尝试,并未获得更为广泛的配合和支持。而且,计划定价体制如果没有外汇结算体制的支撑,也只会如同水上浮萍,缺乏稳定性。

Ziemba认为,未来十年,很难出现一个替代美元的垄断性货币,尽管“多元化是可能的”。人们一般认定,某种货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稳定的币值、较低的交易费用和较高的透明度。眼下除了美元,没有什么更为切实的主导性货币选择。大多数货币的流动性不够,卢布、人民币等币种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日元也因为波动性太大,导致以日元交易费用不低,而未能实现“日元国际化”的梦想。

此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使得世界货币的形成更加困难。1944年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时,美元的价值依然以黄金为后盾,但1971年尼克松决定美元与黄金脱钩,将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在了美联储的信誉之上。现在,一个后起国家要建立如此之信誉几乎不可能。

Ziemba说,更为切实的可能是,在不久的将来,石油以“特别提款权”(SDR)或其他类型的“一篮子货币”计价,尽管缺乏对冲工具、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如何参与

在Ziemba看来,世界最活跃的原油交易市场位于美国,这帮助美国巩固了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控制力。因此,要打破美元在石油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首先要建立起非美元石油交易市场。

国内不少石油专家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中国尽管身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的定价权却没有相应的控制力,国际石油市场主要的标杆油价都不是来自中国,这终究是十分可惜的。

童媛春认为,中国并非从未拥有过定价权。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出口产自大庆和胜利油田的石油,东南亚地区几乎所有的石油产品定价权都在中国。越南的白虎油、马来西亚的米纳斯油、印度尼西亚的塔比丝油,定价都要看中国大庆石油的挂牌价来决定。但随着1993年中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又完全停止石油出口,中国在区域石油定价权随之旁落。

近年来,包括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在内的一些能源专家提出,要大力推行石油交易的人民币结算,建议中国借鉴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经验,与中国一些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实行易货交易。

管清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且不论《独立报》的消息是否真实,必须要看到,目前的国际格局变动给中国带来新的机会。由于美元、欧元都出现大幅变动,人民币作为比较稳定的货币,已实现了局部的国际化。中国可以探索与周边国家国际贸易结算的人民化,推动与重要石油来源国实现石油交易的人民币化,并给予这些国家保证人民币清偿能力的承诺。

管清友认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标杆油价正面临难得机遇,因为作为亚洲原油标杆的马来西亚的米纳斯油和印度尼西亚的塔比丝油,都因现货供应量减少而逐渐失去标杆价格的地位,亚洲在石油标杆价格方面出现了真空,不得不用欧洲的布伦特石油做标杆价格,中国可以通过成品油或原油交易平台产生一个反映国内供需情况的标杆价格,来填补这一真空。

童媛春则建议,考虑以人民币、欧元、日元、卢布等重要资源输出及输入国的货币为基础,由进出口双方开发新的计价公式和货币组合进行支付结算,用以支付资源价值,打破原有单一的美元支付,为人民币争得支付结算中的一席之地。

Paul Ting认为,这些建议能不能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实际上,不少境外人士相信,中国很可能已悄悄地与个别产油国,如伊朗,开始了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但产油国对人民币的汇率风险的担忧,始终是个障碍。■

上一篇:万科北京突围 下一篇:樊中黔案显现贵阳地产“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