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社区养老

时间:2022-09-01 08:56:55

关注城市社区养老

居家社区养老的喜与忧

居家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形式主要包括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最近,记者对居家社区养老现状调查发现,这种养老模式确实解决了部分城市老人的一些养老问题,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社区托老所只能提供部分服务,对有病老人更是爱莫能助。同时,对需入户提供护理服务的老人,尽管开始有民间的护老公益组织参与,可是他们的力量还显得很微薄。

社区托老所只能服务于健康老人

社区托老所以为老人提供各类文体活动为主,最主要的功能是让老人在社区里有个去处,消除孤独感。一般托老所都会有“小餐桌”服务,能提供一顿物美价廉的午饭。而且,社区托老所收费低,老人可自由安排时间。托老所和养老院不同,老人不需要居住在这里。

2007年,北京市首家托老所现身苹果园街道,它是由苹果园街道自筹资金,利用自有住房建起来的。对于这个新生事物,人们抱有期待的同时也在观望。然而,4年之后,托老所却以停办尴尬收场。运营模式失当和经费短缺被认为是托老所夭折的主要原因。虽然“壮志未酬身先死”,但苹果园托老所为其他托老所的纷纷建立提供了借鉴。北京市目前共有2484家托老所,大多是街道或社区与养老机构或企业、民办非公组织等合办的产物,这种模式避免了苹果园托老所单纯依靠街道运作“难以为继”的尴尬,并得到了北京市2010年开始实施的有关养老政策的支持。

位于白塔寺附近的新街口街道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是这种合作模式下一个成功的例子。这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新街口街道福寿轩敬老院运营,供日托老人活动的场所是经过改建的敬老院地下室。

祖润霞既是敬老院院长,也是这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者。她告诉记者,这间托老所是在2009年4月建立起来的,主要功能是为周边老人提供一个日间活动的场所。记者看到,日间照料中心除了配备电视、桌和做手工的方桌,还连接着社区图书馆,形成资源共享。“如果老人需要休息,活动中心可提供床位,目前是12张床。”祖院长告诉记者。日间照料中心的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8:30至16:30,“老人除了可以在这里娱乐,还能参加养老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周一至周五每天的活动内容都不同,周一是老年模特班、周二是手工编织、周三是唱歌……”照料中心还为老人开设了“小饭桌”,提供一顿午饭,“一般是一荤两素搭配主食和汤。价格也很便宜,一天10块钱。遇到低保户或特困家庭的老人,我们还会给予优惠,一顿饭只收5块钱。”

祖院长说,日间照料中心由于条件所限,目前惠及的老人仅限于周边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但他们也在想办法拓宽服务的辐射面,比如今年他们开始尝试午餐外卖服务。“说是外卖,但因为人手不够,目前还无法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午餐需要由老人或其家人自取。我们正计划招一些送餐上门的外卖员。”

日间照料中心的费用包括两部分――床位费和午餐费,各为10元/天。如果按月交纳,可以优惠到200元/月。这样老人享受一个月的日托服务,大概为400元,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用政府发放的养老券抵这些费用。

祖院长说,和整托相比,日托服务最大的优势在于费用相对较低,老人白天来,晚上走,不用离开家,还能找到同伴一起活动,排解孤独感。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只能惠及住在周边且身体健康的老人。

民间护老公益组织势单力薄

民间护老的公益组织灵活机动,可以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一个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除了要配备养老院和日托所这些“硬件”之外,服务这项“软件”也要给力,而上门护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养老院和日托所只能在自己地盘提供服务,普通家政公司派遣的护理员资质良莠不齐,又难以保证护理质量。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现在依然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的一个短板。所幸的是,一些民间NGO组织(民间公益组织)已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北京乐龄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乐龄’这个词不仅重新诠释了一个人生阶段,更提倡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那就是――健康快乐,积极自主的老年新生活……”这是乐龄合作社网站的宣传语。

王艳蕊是这个NGO组织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为老年人服务这个方向,是因为这个领域目前基本空白,“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NGO组织少得可怜。”乐龄合作社的办公室设在石景山社区养老院内,包括王艳蕊在内,全职工作人员共有7名,其余工作人员都是招募来的志愿者。

由于“乐龄”定位在提供专业上门护理服务,王艳蕊说做“乐龄”的志愿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因为服务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专业性更是“乐龄”在招募志愿者时要参考的指标之一。“我们除了招募有居家养老护理资质的人做志愿者之外,也会请相关机构帮忙做这方面的培训。”

王艳蕊介绍,乐龄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既包括最基础的生活服务,如打扫房间、晾晒被褥、洗衣服、上门做饭、代缴水电费等,也有理发、擦身、喂饭或修脚这类护理服务。此外,还有陪老人就医、散步、聊天、读书读报这样的保健服务,还可以帮助痴呆症老人进行康复治疗以及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志愿者数量不足、流动性大,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乐龄”也在推动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就是让老年人互相帮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目前像这样的老年志愿者大概有两三百人。”

帮扶社区内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老人也是“乐龄”的工作之一,他们会对这些老人进行手工培训,然后以义卖的形式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生活补贴。

“乐龄”2010年2月成为石景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这样,老人可以用老年券购买我们的服务。”王艳蕊说。

在工作过程中,王艳蕊发现老年人对这种社区的需求很高。“我们曾经在石景山古城街道天翔社区的老人中做过一次小规模的调查,了解老人在社区养老方面的需求。身体健康可以说是老人的首要需求。在调研过程中,有老人反映希望设立家庭病房、医生巡诊、保健按摩等。老人们反映,一些小病或常见病外出就医比较麻烦,希望社区可以派遣医生上门就诊或做保健按摩。老人有需求,但服务跟不上。”

王艳蕊说,政府应该多提供支持,引导推动这种服务产业的发展,比如给予这种NGO组织明确的身份。“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我们一直是以工商身份注册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拿出一部分运营经费来缴税。”

更大的困境还在于养老服务整个产业发展缓慢。“老人购买服务的意识不强,政府发放老年券就是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很多老年人却拿着券去吃饭或者买米买面了。”王艳蕊说,居家社区养老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指望某个护理员或托老所到位就能解决,“它需要一整套体系的搭建”。

(据《北京晨报》/孔瑶瑶)

以房养老:一张难以算清的账单

44岁女白领买房打算将来用于养老

2010年岁末,王静在位于青岛市四方区的中海清江华府楼盘预订了一套86~90平方米的新房。售楼小姐告诉王静,开盘价不会低于每平方米12000元,周边的二手房已经涨到每平方米12000元,而中海这个新楼还是精装修。

王静买这个房子,是打算将来养老用的。

王静刚刚44岁,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月薪7000元左右,工作不稳定。她丈夫在事业单位,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夫妻两人每月的总体工资收入在青岛工薪层当中,还算上乘。王静在青岛市南区河南路上,有一套68平方米的住房,是她2002年以每平方米3200元、花费22万元买下的,如今这个地块已经升值,这套房子至少值80多万元。

河南路的房子,王静办的是10年期贷款,月供1300多元;家里去年买了汽车,3年期贷款,月供2600元;孩子上大学,学费杂费平均到每月需要4500多元。此外,还有手机费、水电费、伙食费、应酬费等开销,她和丈夫两人每月的收入所剩无几。

家里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几十万元的积蓄,清江华府的新楼,如果按二套房贷,王静至少要拿出50万元的首付。为了付清首付,她要外借至少20万元。加上第二套房的贷款,三重贷款,王静必须再度勒紧裤带。

一场大病使她不得不考虑如何应对未来的衰老与疾病

2010年年初,王静得了一场大病,被120送到了医院。诊断结果是脑血栓形成,这让王静如同五雷轰顶。这次大病,让王静花费了3000多元诊疗住院费,也让王静第一次明白,医疗保险是多么的杯水车薪。经过复杂的计算后,仅仅报销了全部医疗费的一半。王静感到,未来面临的衰老与疾病是多么的无助和可怕。

王静想了解一下,自己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账户到底有多少钱,够不够养老的。她查询了相关社保系统网站,看到医疗保险每月打到社保卡中的钱,有80元左右。而养老保险,到底能拿多少钱,却是复杂的政策和计算公式,她研究了半天也没有搞清楚。

王静大体计算了一下,按照北京的算法,自己每月能拿到的基本保险金大约是582元(按照山东省2008年社会月平均工资为1941元算得),个人养老保险账户自己交了15年,目前累计个人缴费为26000多元,平均到每月216元。要是现在退休,每月仅能拿到800多元钱。青岛市社保中心的一个朋友告诉王静,因为她还在工作、还会缴费多年,加上青岛市的计算方法与北京地区的差异,她未来能够拿到的养老金,肯定会比800元钱高出一些。

即使这个解释,也没有让王静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她对朋友说,这还不够我一次住院的费用呢。何况,王静还希望将来不拖累儿子,想选一个环境好点的养老公寓。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青城路21号的青岛东海老年公寓,是一个中上等条件的养老公寓,每个房间15平方米,如果住到南向的单间得到较好的护理、加上每月400元的伙食费,每人每月要花费将近3000元。

王静考虑,养老真是个难题,高质量的养老真是就差钱了。几年股市下来,已经让她赔了一半,不敢再玩了,目前看来可靠的投资渠道莫过于买房。王静估算,新购的这套房子,在山边地铁边,应该有升值空间。

社会保障缺位催生市井流传“养儿子不如养房子”

王静的朋友晓华今年上半年一口气就买了两套房,她的另一个朋友小徐也买了两套房,都是准备将来养老用。

“社会保障缺位的情况下,医疗保险不足以保障我们的健康,面临的是‘我们现在养老人,我们老了没人养’的问题,个人不得不寻求有效的投资途径以保障自己现在和以后的生活。”中国三星研究院宏观组首席研究员刘金贺说,“所以市井会流传,养儿子不如养房子。”

“老百姓现在缺少起码的安全感,要负担的东西太多了。”刘金贺表示,即使有稳定工作的人,也会担心未来一堆头疼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琢磨其他赚钱的渠道,买房就是其中的一种投资行为。

“什么时候,等老百姓过上放心日子,就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用担心将来买不起墓地的时候,才有可能让人们紧绷的神经松弛一会儿。等不用天天琢磨怎么投资,怎么筹集养老钱的时候,楼市不需要调控自己就能缓下来。”在一家国际机构任职的青青说。

(据《经济观察报》/庞丽静)

以房养老如何破解空巢困局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近日透露:我国目前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如何解决这一连串数字背后的严峻养老形势?“以房养老”这个老话题被再度提起。

“空巢”家庭多,“以房养老”难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在空巢期与鳏寡期,老年人生活容易发生困难。

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牛飚表示,实现“以房养老”,首先老人得拥有房产权;其次,老人出租或者抵押房屋不影响正常生活;再者,老人的经济状况适中,条件太差的无法“以房养老”,条件太好的则没有必要。

此外,传统观念“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让老人难以接受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而不留给子女的现实。而且,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政府部门等对“以房养老”的运作和监管还存在漏洞。另外,我国对住宅使用权只有70年限定,土地使用权到期如何处理还没有定论。

丁克族欢迎,老人们反对

2010年年初,广州市政府提出“以房养老”模式,《关于大力推进广州保险业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称广州将推动建立延税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一时间引起社会热议,年轻人比老年人更认同“以房养老”,而丁克一族更表示欢迎。

据网络调查,认为“以房养老”不可行的反对者占54.76%。在国企工作的白领小张说,“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挺好的,加上养老金,退休后可以游山玩水,生活更滋润。

而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个老人中,反对“以房养老”有9人,大部分老人认为房子住了大半辈子,都有感情了,要留给子女。表示支持的是一个无子女的老太太。

政策趋明朗,民间有新招

2007年,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住房自助养老”模式: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但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款项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

虽然目前政府还没有具体操作流程,但民间曲线版“以房养老”却已经悄悄实施。居住在广州市天河六运小区的李伯,准备处理掉一套城区中心的房子而选在郊外置业,利用城区与城郊房价差异作为养老金。

房产中介人士肖文晓认为这种养老方式不错。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需求不一样,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在繁华的地方居住,也想住得离上班的地方近点,而老年人不用考虑上班的问题,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住。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发老年食品、老年住宅、“以房养老”等服务市场。二线地段房子与繁华地段房子相比,居住舒适度不一定差,但租金和售价会相对低很多。老年人如果需要用钱养老,就可以用城区房置换郊区房,同时在生活和医疗配套方面辅以保证,这样,既能保证生活质量,又可获得一笔可观的现金差价。

(据《扬子晚报》/戚庆燕)

空巢老人离世五年才被发现

据央视《今日说法》2010年11月29日报道:昆明市独居老人张小余离世5年,躺在家中无人知晓。2010年10月26日,当拆迁的工作人员走进老人家门,早已去世的老人才被发现。

5年前,当张小余突然消失后,当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先后也来看过,但由于其家有两道防盗门,无法进入。在昆明,老人要进养老院必须是没有工作、没有子女、没有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张小余生前说自己有妻儿。而昆明市一家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每人每月高达四五百元的费用,对收入不高的老人张小余来说无疑不堪承受。针对独居、孤寡老人,昆明市又推广家庭呼救系统,可是这套系统需要:手机1部,价格500元左右;每月25元话费;呼救器每月25元的功能收费。这些有形或无形的费用,将不少经济拮据的老人挡在了门外。

而据昆明当地媒体报道,在昆明像张小余老人这样的遭遇并非仅此一例。2005年5月20日,一名独居的8旬老人死后一周才被发现;2005年12月15日,一位88岁的阿婆死在家中,4天后才被发现;2007年4月24日,一位65岁的大妈死在家中,5天后才被发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黎建飞表示,目前,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无人护理的,已经有2000多万人。一方面,所有的子女必须要尽到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另一方面,呼吁国家也要在护老方面承担责任,通过立法、派护理员进行专项护理。(边文)

上一篇:从打扫厕所干起 下一篇:人生因有目标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