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实践运用及前景展望

时间:2022-09-01 08:43:16

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实践运用及前景展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地震求知程度也越来越高,学习地震科普知识、熟练掌握地震应急避险、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方法已成为生活的必须。虽地震科普讲座进学校已广泛开展,但由于频次的限制,学生掌握短暂,过后就忘记,故将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已时不我待。成立宣讲团,培训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地震科普事业的教师,定期举行地震应急避险、应急疏散活动已逐步推进。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把防震减灾事业推向新高潮

关键词:地震;科普知识;课程

一、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进学校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20世纪地震死亡人数居各国之首。而目前现实情况我国的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地震灾频繁发生的国情还很不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广泛深入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大力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知识。为此,国家地震系统展开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宣传,其中进学校以地震科普讲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地震科普宣传材料形式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反映在讲座中能明白地震的成因,在演练中清楚应对地震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反应因讲座和演练的频次太低,即便在当时掌握部分过段时间便会忘记。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形成应对地震的理念是什么,是将地震科普知识进入学生的课程。

二、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

(一)多学磋商 启迪思路

学习地震科普知识,掌握防震避震基本需求观念已经形成,但在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加入学生课程难度较大。组织专家到多所学校考察,与教育部门及多所学校教务处共同探讨磋商,广泛采纳各校教师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内开展地震科普讲座的同时详细咨询学生对地震科普的认知程度及所需,汲取了多方面经验,逐步把震科普知识走进学生的课程推向了实际。

(二)编写教材 培训教师

组织专家严抠细抓,邀请各校名师参与,结合教育部门规定,多角度、多方位、高标准地,改编地震科普知识成为教材,以不同年级接受程度不同分为“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来了怎么办”、“震灾自救与互救”三部分。根据教材编写成科普讲义以备教师授课使用。成立宣讲团,对各校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地震科普事业的教师进行选拔并培训地震科普授课。发放地震科普讲义,开座谈会相互交流地震科普知识授课技能与技巧,达到寓教于乐效果。

(三)定期演练 合理考核

地震科普知识进入学生课程,不考核会导致学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习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采取定期地震避险、疏散演练,让学生将所学地震科普知识在演练中实践应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择优表扬奖励,让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定期演练也是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进行检验的方式,督促各校定期清理疏散通道,加固教室各类悬挂物,以备学生规范有序组织撤离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建基地实地观摩

地震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缺乏实地实践,实物观摩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不很理想。指导多所中小学制定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经费,积极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条件,创建科普活动室,为其提供教学场所,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知震前兆、遇震冷静,自救能力强,救他人有着手,达到教学目的。

三、前景展望

(一)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起来,将与教育部门联合写入教学大纲。科普教学内容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始终以最新的面貌传给学生。

(二)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了地震科普教育,使防震避震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将成为家庭里的一位小老师,将所学的防震减灾事业所处的状态和达到的水平讲解给家里,带动一个家庭平时制定家里的震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包、清理的疏散通道、熟悉家庭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教会父母及老人地震来了沉着冷清,处置得体。

(三)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防弊学校忽视震灾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加强了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地震科普宣教基地的建设、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力度等各项检查。地震部门将指导学校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临震期间落实应急工作,破坏性地震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为创建全国一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地震、教育、科协部门对地震宣传教育成绩显著、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建立学校地震科普宣传队、地震科普宣传栏,制定地震教学制度。

四、结束语

用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求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探索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使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得到高效、广泛、持久地开展,把防震减灾事业再推向新高潮。

基金项目:山东省地震局合同制科研项目资助。

上一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