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误区与就业指导的思考

时间:2022-09-01 07:51:09

关于大学生就业误区与就业指导的思考

摘要: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各高校也有针对性的对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相关引导,以使其在面对就业问题时能从容面对,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大学生就业误区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尤其历史性、社会性、政策性等方面的原因,高校应审时度势的调整就业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提高其创业能力。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face fierce competition at graduation which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attracting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Students get confused when they looking for a job. It is an outcome involved in many factors, such as history, society and policy. Colleges started career guidance classes to the senior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apabilities. However, colleges need to adjust the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误区;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misunderstanding;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34-02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从高校自身出发,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对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相关引导,以使其在面对就业问题时能从容面对,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1我国就业市场误区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

1.1 用人单位的误区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首先,过分关注文凭,造成应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而不少大学本专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研究生反而更强。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视。有些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希望大学生能够了解当地的风俗情况,并有广阔的交际网,因此倾向于招收本地的大学生。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方面的欠缺是大学生毕业初期最大的软肋,而招聘单位往往希望学生能立刻发挥出作用,为单位作出贡献。

1.2 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诚信问题,有的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去制作假学历文凭,但是这种行为最后肯定与自身的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不符。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近几年来我国不断的高校扩招,导致学生的质量越来越差,而生源的增加也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造成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逐年下滑。第三,大学生的就业目标过高,有的学生就一心想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就业,但是这些地方的就业竞争非常的激烈,导致自己的就业难。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1.3 高等学校的误区我国目前高校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使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进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2大学生就业指导

针对上述就业误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就必须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使同学们真正学有所成;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学科设置;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具体所来,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2.1 注重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的过渡。一直以来,“学而优则仕”,就业求安稳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不少大学生;同时,不少毕业生由于受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影响,不愿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工作。高校就业教育应该从改变学生的观念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我们要教育他们在校时努力学习,注重积累,磨练意志;走上社会要善于把握机遇,对待困难和挫折要意志坚强,充满信心;到了单位有批评要正确对待,有赞扬要化作激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不记得失的奉献精神;从而更快的适应社会,更好的实现角色转换。

2.2 注重就业教育与加强学风建设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就业指导与学风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以大学生就业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指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学风建设和就业指导工作目标的客观要求和核心内容。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就业指导和学风建设客观上就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各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

2.3 注重就业教育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2.3.1 社会实践是学生全面正确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最好途径青年学生对事物往往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在大学这个崇尚个性的地方就显得尤为明显。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并引发其积极的思考,是让他们全面正确认识社会的最好途径。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关于社会实践: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就建议:实行“见习制”,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程。他指出,可以把“社会实践”也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大学教育课程,列入大学阶段关键性教育任务,制定“社会实践”的标准、制度、流程,建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档案。他提议,可以考虑在在大三、大四期间,实行“见习制”,学生抽出六个月的时间到社会实习,企业提供见习条件,进行岗前培训,进行见习管理,同时建议政府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每名大学生财政补贴1000元-2000元给见习企业。见习结束时,学校与企业对见习进行总结与评价,对于优秀的见习生,企业可以优先录用。

2.3.2 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目标应着眼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立体式、全方位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

2.4 注重就业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市场是一个崭新而奇异的空间,而求职择业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心理考验的过程。他们第一次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和误区。我们应该利用行为补偿法、挫折训练法、活动锻炼法等,引导大学生培养客观独立的自我意识、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敢于战胜逆境的坚强品质、积极冷静的情感性格、顽强坚定的自信心、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2.5 就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学校要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增强竞争力,就要在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上下功夫。要按照全面实践“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站略,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的要求,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6 注重就业教育与拓展就业渠道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就业指导的目的是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其落脚点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所以就业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上面,还应该不断地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首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学校,推荐毕业生;其次,发挥与各级就业指导机构、用人单位关系密切、联系广泛的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一方面积极宣传学校,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广邀全国各地用人单位来校考察,为用人单位“量体裁衣”、“定做”毕业生,为双方提供及时、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最后,我们还要引导毕业生在即将毕业的时间里,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寒暑假广泛涉猎人才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收集人才需求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自己对有就业意向的用人单位做到心中有数。

3总结

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开展以来,经过了由点到面,由浮浅到深入,由大众化指导到个性化指导的过程,特别是由注重实践操作到关注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但是,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还存在着许多需要修正和完善的地方。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尤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面对全体在校学生做好就业教育工作,未雨绸缪,显得重要而紧迫。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把就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有所依托、有所保证,而不仅仅局限于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就业教育。要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多样的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问题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张跃飞.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高校学风建设[J].湖南师范学院院报,2004,(4).

[3]郑晓明.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2).

上一篇:市话通信电缆非中断性割接五法 下一篇:基于采集终端的旋转式强电隔离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