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9-01 06:33:25

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摘 要 近些年,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情绪不稳,承受力低下,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过度依赖他人,畏难情绪重,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应付挫折,孤独自闭;在行为上出现说谎话,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伤害他人等现象,未成年人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1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学习压力太大

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过分看重分数,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慌厌惧心理。由于绝大多数的未成年人处于学习阶段,而家长及社会,甚至一些学校都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衡量学生学得好与否的依据,就是会不会做题,是否考得出好分数,是否能上重点高中,是否能上大学等等,至于教育的其他功能,往往被忽略了。在这样的背景与环境下,不免造成未成年人过重的心理负担,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1.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许多孩子认为与父母存在代沟,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横加指责与训斥。久之,出现了许多负面性格,孤僻、专横、排外、敌对等性格。

另外,师生间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带给学生的压抑心理等问题,亦不容忽视。教师在学生眼中,仍然是理想的化身、公正的代表,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与关爱,不能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反而对他们横加指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压抑,滋生不信任、对抗等消极情绪。

还有同学之间的不和睦,紧张关系,会使一些同学流露出孤独感,长此下去,对他人就会缺乏应有的信任和热情,从而产生一种封闭排外心理。

2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策

2.1评价要多元化

家长与学校,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首先不要过于看重分数,评价不能过于依赖分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会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不会只拘泥于学习那座小象牙塔内,相应也会减少学生的考试恐惧症。

尊重和适应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符合未成年人心理成长规律的立场上看待教学和考试,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如作业可结合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别予以布置,在教学上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2.2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必要的环境因素。它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安全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问题,鼓励学生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处于爱别人和被人爱的环境中。对于孤僻的学生而言,与他人适当的交往、交流能减轻他们来自学习上的压力。

师生关系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将其看作是一种评价。作为教师,不指责批评、讽刺挖苦学生。应该维护孩子的自尊,而不是在孩子间进行比较。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时,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重视,并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另外,作为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一些父母,总是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动辄对孩子挖苦、训斥、打骂等。虽然有时是出于好心,但这些行为却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招致孩子的反感与对立。学会同孩子平等谈话,经常和他们交流,减少唠叨,不要事事三五遍,引起他们的厌烦;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与种种困惑;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训斥孩子,他们虽未成年,但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自尊心,冷言恶语的伤害,只会让他们的心更加远离父母。

2.3规范教师的言行

个别教师不太顾及自己的言行,或语言贫乏,或出口常伤人,教育手段单一。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对待学生的小毛病总是揪着不放,结果是师生双方身心俱疲,教育效果甚微。还有甚者在班上孤立犯错误的学生,动辄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批评,而是打着批评的旗号宣泄个人情绪。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加强师德修养。

2.4开设心理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课,可以加强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可以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5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例如宣泄,过度伤心时,不妨大笑一场;郁闷时,不妨找个亲人或挚友倾诉。

学生学会运用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策略,也是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总之,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富有爱心与耐心。关心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辅导,这已经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职责了,同时也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因为在学校,除了同学,班主任可谓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人了。希望教师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大学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