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24 12:34:13

大学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大学生志愿者精神,有利于丰富高校德育教育的内涵,美化大学生心灵品格,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富有无私奉献的热情。结合时代的需要,普及志愿者服务,对于提高大学生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者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有着鲜活的时代思想,以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乐于向社会奉献爱心,为人民办好事,反映出中华民族最质朴、最真诚、最伟大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伴随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展开,许多高校成立了院校志愿者协会,利用暑假三下乡、志愿者活动月等契机,或深入农村支教,或看望敬老院,或组织筹集善款,公益慈善服务领域不断扩宽,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不断创新。无数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了新的知识,培养了组织和领导能力。但是,大学生志愿者数量众多,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问题的来源,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2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

(1)志愿者服务宣传不够,不能深入人心。许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志愿者服务,对志愿者的内涵不明确,把青年志愿者行动看作是“学雷锋做好事”,学校对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没有明确的要求,许多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理解不正确,没有及时获得志愿者服务的信息,错过了参加活动的机会。

(2)志愿者活动形式简单,缺乏专业性、长期性。校园志愿者活动组织形式多为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街坊清理护栏,志愿献血等,这些活动不能够显示出大学生高素质知识型人才的特点,已经无法激发出志愿者参与的兴趣,不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固定而单一的活动形式没有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活动范围局限于学校周围及周边地区,辐射范围狭窄。

(3)志愿者在活动中急功近利,价值观扭曲。志愿者服务强调自愿性、无偿性、自给性等特点,利用自己的时间与爱心,为社会提供非营利性的援助行为,而绝不是完成行政命令或组织任务。由于学校对于志愿者活动在评优评先方面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有些同学完全是冲着荣誉证书去的,所以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并不高,无暇顾及活动结果如何,这不利于活动本身,也影响其身心发展。

(4)高校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多的是依赖学校团组织的力量,缺乏自主参与意识。除了由校团组织发起的集中性大型活动能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外,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同样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民间草根组织却似乎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3改善志愿者活动现状的措施

(1)加大志愿者活动宣传力度,招贤纳士。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般在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板报、视频、海报等形式,对青年志愿者的性质、精神要旨、服务原则等进行深度的宣传。在招募面试环节,严把质量关,选拔有爱心、有能力、有经历的志愿者,将优质的生源吸纳到志愿者组织中。定期进行培训,通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方式,将专业性知识、通知性知识传递给新成员,从而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实现活动规范化。加强学生骨干选拔培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公开招募和注册登记,组织进行服务项目和服务时数统计,力求工作规范化。加强志愿者培训机制建设,定期进行集中培训,使志愿服务行动规范有序,进而提高服务水平。

(3)组织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根据社会需要援助的对象,志愿者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召集一些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使大学生对志愿者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参与社会的时间有更深刻的体会,体现对活动的重视。给予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4)给予志愿活动中优秀的个人或团体以表彰,树立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在志愿者活动中,评估每个成员的贡献,对于在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其先进事迹上报组织,经过审批,给予先进个人或团体以表彰,引导后人学习。同时,可培养优秀志愿者优先入党、评定奖学金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5)争取社会支持,扩宽经费来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运营资金基本上是来源于高校团委,团委从专项经费或办公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于支持志愿服务,一些没有挂靠团委或院系的志愿者组织,除了团委拨款外,就只能依靠校外的资助。鼓励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利用广播、图片展览的形式,筹集社会善款,与社会爱心部门取得联系,接受公益援助,扩宽活动范围,丰富活动内容,从而促进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4结束语

志愿者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期地积累、思考、规划和落实。这就更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工作人员能够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更好地把握定位、明确思路、稳健步伐,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行列,从而为志愿者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高学生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迎熹.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 罗艳珠,胡昆.湖南青年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上一篇: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