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举办 大数据支撑以TOD模式建设智慧城市

时间:2022-09-01 03:27:17

“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举办 大数据支撑以TOD模式建设智慧城市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智慧城市。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互联网+、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战略。3月18日,“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城市、交通、地产、科技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谈智慧城市的未来。

出行改变未来

城市化进程中,交通问题首当其冲。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出行?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认为,“紧凑、多样、低排、舒适”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倡导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开发模式,提高土地的混合使用。

TOD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站城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在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等亚洲大都市广为盛行。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提升土地价值,集住宅、办公、商业、娱乐于一体,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试图打破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TOD为代表的城市开发新模式,在改变了城市居民出行轨迹的同时,正在重组城市的资源结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还首次提出了“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概念,强调以此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以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和轻资产为特征的新经济占据国民经济比重已经超过三成,新旧经济力量对比渐趋平衡,新经济的崛起将为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奠定基础。优步(Uber)这样的分享经济新平台也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谈到优步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时,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表示,2015年,优步在中国创造了约100万个相当于全职的就业岗位,智慧出行让交通更加便捷,不断的产品研发让这个城市更加美好。讲UBERPOOL产品,是多人拼车,这样极大地节省了道路能源的占有。

在会上,香港地铁(MTR)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介绍了香港的出行方式。易珉说:“在香港九龙站做了一个把人类的出行目的打包在一起的一个综合体,深圳是朝这个方向发展,我相信中国将来一些超大城市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应该把香港的模式和经验进行借鉴。因为毕竟内地和香港发展差不多,毕竟我们是地少人多的一个国家。当香港岛的CBD已经不满足整个需求的时候,把香港岛整个CBD摇摆到海的对岸就是九龙,也就是九龙又复制了一个香港的第二个CBD,而且下面是通过高铁或地铁。那么,将来我们的高铁项目是要修到九龙地下,港铁现在正在修。据我了解的数据,将来从北京到香港九龙只需8个小时。”

而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如果大规模仿效香港、东京,居民沿轨道沿线居住、工作,将对地产转型构成怎样的挑战?增加物业自持比例,对地产转型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不久前万科和深圳地铁宣布战略合作正是往“轨道+物业”方向发展。

京投银泰总策划师戴嘉宁在会上认为,中国内地轨道交通未来五年运营里程将增长2.5倍,以轨道为核心的相关物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线城市对轨道交通依赖程度更高,轨道物业会更加受到追捧。

戴嘉宁说:“TOD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是很旧的概念。TOD在实施的时候,TOD是跟房子相关,房子在国外叫不动产。不动产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不会动。不会动就因地制宜就变成了一个我们没有办法回避要特别尊重的一个现实。在地铁地下空间物业,实际上在国外都是地下空间的物业非常成熟。我国这个阶段受各种各样的包括一些多方面的考虑现在还没有特别成功做商业开发的案例。站点周边物业开发,站点周边物业的开发我们做了很多,但是有志于我们现行的土地开发的一些制度和规范,比如土地都要分成一块一块,大的城市还要规定一块切的不能太大,以免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把一块一块的土地在二级市场进行买走再开发,最终还是一块一块的,这样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但是对站点周边的开发造成一些限制。”

智慧城市的未来

“互联网+”战略,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处在三大国家重点战略交点的智慧城市无疑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什么样的城市是“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如何解决城市病?自上而下推动还是自下而上发展?政府、企业、智库,各方的职责和机遇何在?

贵阳市副市长刘春成认为,城市智慧的发现、集成和实践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涉及来自不同城市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应用,都不可能在脱离大数据技术的情景下实现。

“现在最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们缺不缺智慧,而是我们中国人太聪明了,我们通常想把个体的智慧变成城市智慧。”刘春成如是表示。

刘春成称,我们不要老幻想少数几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主体拿出主意,政府拿规则,然后企业干点小事。人是城市的一部分,我们的所有智慧都是这个城市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自以为是的分散的智慧真正的集成起来,让它对城市有所影响。

一个大时代和一个好时代。所谓大时代,过去很难达到沟通,现在有微信、微博沟通,而这种沟通的基础本身是提供一个技术上的支持,就是大数据支持,大数据使得原来分散在不同的群体之间的信息有可能平等地交流,这就是智慧城市得以根本突破的基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政府应强化自身服务职能,起到平台和触媒的作用。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创造力,构建政府、企业、大众三方加智库的(3+1)架构,形成合力效应,为各方发展创造机遇。

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春成

现在最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们缺不缺智慧,而是我们中国人太聪明了,我们通常想把个体的智慧变成城市智慧。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

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起来,而不是被割裂,被高速公路模式所割裂,是非常愚蠢的,根本谈不上智慧。

上一篇:京东大数据 iPhone6s用12分钟配送到家的秘密 下一篇:云适配 坚守技术创新 助企业“一周”跨入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