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1 02:57:27

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阐述了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基本流程,列举了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相关案例,最后提出了运用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角色扮演;生物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29-02

一、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角色扮演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中学生物学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提高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应用角色扮演法组织中学生物学教学,为学生渗透角色意识,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角色扮演法还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此外,角色扮演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因此,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恰当使用角色扮演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景。教师根据所选的主题,创设生物学情景,并向学生说明表演的内容和角色的划分。

2.分配角色。角色可由教师分配,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3.角色扮演。学生以自己的角色开始演出,以某个角色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观点;或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体验角色在这种场景中的感受。

4.评价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的过程,分析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出评价。

三、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在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八年级上册有“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叶头猴”的角色扮演,高中必修2有“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模拟听证会角色扮演,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

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的角色扮演案例。“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章,一般采用讲授、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而采用“植物招聘会”角色扮演法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教学,既新颖活泼,又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1)创设情景。学校要建造一个生物园,现在要招聘一批绿色植物。生物教师是生物园的设计者和招聘活动负责人,学生则是前来应聘的各类绿色植物。演出需要5个角色,分别扮演来应聘的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分配角色。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植物家族,并选出1名小组长作为家族代表。课前教师准备好新鲜的常见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及一些补充阅读材料,上课时让学生按照自己组的角色定位,结合教材和阅读材料来进行实物观察。最后各小组集体讨论并合作填写一份本植物家族的“简历表”,包括家族名称、家族代表及相片(代表植物及图片)、家族成员、家族地址(植物的生长环境)、体貌特征、用途专长(含经济价值、对自然界的意义)等内容。

(3)角色扮演。各植物家族代表利用实物、图片和简历表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教师要说明自荐的方法,注意调控表演进程,提示应特别观察的内容,如每个家族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等。

(4)评价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对五大植物类群进行比较、归纳、整理。

2.“生态系统”的角色扮演案例。“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4节,教师创设“森林里的故事”情景,森林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故事,12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树、草、食草昆虫、兔、狐、食虫的鸟、老虎、细菌、真菌(蘑菇)、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分。

首先,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在森林(生态系统)里的作用并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分类站好。教师点评并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关系。

然后,让取食者和被吃者用绳子连接起来,并表演:假如某个动物或植物(比如蛇)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点评并归纳: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最后,让学生表演:假如草木长得十分繁茂,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教师点评并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角色扮演案例。“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1第2章第2节内容,教师创设“我们是好朋友”情景,先让一个学生代表一个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一个学生的左手拉着另一个学生的右手,代表两个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健。然后假设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组成一条肽链的氨基酸,让学生演绎肽链的形成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并归纳: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氨基酸、肽键数目的关系。

四、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

1.恰当选择主题,巧妙创设情景。尽管角色扮演法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教学内容都适用角色扮演法,如已有具体形象或生动描述的分类、形态、结构的生物学内容,就不需要设计角色扮演。教师要恰当选择角色扮演的生物学主题,如挑选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通过巧妙的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所扮演的角色,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情景创设一定要合理、生动,过于简单或虚假的情景,不仅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也得不到真正的角色体验。

2.精心布置场景,充分准备道具。与舞台上的表演需要装饰一样,角色扮演也需要布景和道具。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布置场景(如进行辩论,辩论会的场地要按真实辩论场景来布置)和准备道具(如准备各种动物头饰等),还可以播放相应的配乐,营造出真实的演示现场氛围,以提高学生对表演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3.合理挑选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性格、人数、是否具有表演才能等对角色扮演活动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认真考虑挑选什么类型的学生、挑选多少学生,安排他们扮演哪些角色。为了提高角色扮演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们事先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

4.客观公正地评价,及时调整策略。有效地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动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表现给出客观公正的反馈和评价,并针对学生活动出现的问题或偏差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教师还要准备评价表,让没有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带着评价的任务观看演出,既可以提高学生观看活动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教学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顾梅.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7,(11).

[2]黄春梅,胡继飞.《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J]. 新课程教学案例,2006,(9).

上一篇:略说杜诗中的大邑白瓷 下一篇:端午节食粽习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