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消渴方剂中的使用方式

时间:2022-09-01 02:18:10

食物在消渴方剂中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食物;消渴方剂;使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5-01

食物在消渴历代的治疗方剂中广泛应用,孙思邈就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强调:“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1]。

1 纯食物(含日常食物和药食兼用)方剂

纯食物方剂在消渴治疗中使用较多,并且多数只含一种食物,如《金匮要略》的文蛤散、《小品方》活螺;《千金方》用豉汁、竹根汁、青梁米汁;《外台秘要》的青梁米、豉汁、竹根;《葛氏方》的竹沥、《新录方》的臭泔、《龙门方》的胡麻油、葵汁;《经心方》的黍米汤(单用黍米一味);《陶弘景本草注》的冬瓜汁;《圣济总录》的小豆、大麦仁。这些都是运用单味食物入方。

但是也有一部分纯食物方剂为多味食物组成,如《医心方》中的粟米和臭泔搭配;《圣济总录》中沃焦散方中鱼和干荷叶的搭配,亥骨饮方中的猪脊骨、枣、甘草和干姜的搭配;《审视瑶函》中黑豆和酒的搭配等。

并且在纯食物方剂中的服法中有常出现“绞汁”,即直接取汁饮用,在金元之前尤为常见。《太平圣惠方》中:“治消渴发动,饮水无限,口干渴方:生萝卜,烂捣绞汁二升,任性渴即饮之。”[3]《圣济总录》:“治渴利小豆汁方:小豆(不限多少)上一味,水煮熟捣烂。细布绞取汁,每服一盏,不拘时,频服即瘥。”《简明医彀》中出现了取桑葚汁、萝卜汁等直接饮用来治疗消渴。冬瓜汁、竹沥、芦根汁也普遍应用。

2 药食并用方剂

消渴的治疗方剂中,涉及食物(含日常食物和药食兼用)的方剂比例很大。从之前的统计可以看出食物出现的频次占到所有药材出现频次的30%-40%。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结合形势也有很多[2]。

2.1 药食同方

将食物和药物共同组方,同入汤剂或作丸、散服用。

此用法在消渴治疗中最为常见。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古瓦汤:“治消肾消中,饮水无度,小便频数干葛、天花粉、人参、鸡 (净洗焙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大钱,用多年古瓦碓碎,煎汤调下,不以时候服。”《圣济总录》:“治消渴疾久不愈,楮叶散方:蜗牛(焙干半两)、蛤粉、龙胆(去土)、桑根白皮(炒各一分),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煎楮叶汤调下,不拘时候。”[4]

生姜、大枣、甘草、赤小豆、羊肉、米、藕、猪肚、甘蔗、干姜、文蛤等都常以此方式与药物结合出现在方剂之中。

2.2 药材预处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鹿茸丸中,苁蓉、牛膝都是先经过酒浸后入药;《卫生宝鉴》的生津甘露饮子中黄柏为酒拌、知母为酒洗后入药;《御药院方》的加减八味丸中泽泻的入药前处理方法为酒润蒸一次;龙凤丸中的菟丝子为酒浸炒后入药;《证治准绳》中生津甘露饮子中的黄柏为酒炒后入药;天门冬丸中的鹿茸为酒炙后入药。《太平圣惠方》有一方中人参用鸡子清调。

苁蓉、鹿茸、黄柏、当归、生地黄、菟丝子、知母等药材在入药前大都经过酒处理。

2.3汁液替水

古人说:“药物煎煮最宜深讲,效与不效全在于此。”古代医家对于消渴方剂的煎煮非常讲究。在煎煮某些药材时直接以食物的汁液代替水于药物同煮,如藕煎汤煎药。

2.4 煎汤代水

有些药材在煎煮时,用的是食物熬煮后的汤汁代替水共同煎煮。如煮羊肾汤煎药等。

有些是食物先煎煮,然后取出食物,只以汤汁入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石子荠汤:“…每用水三盏,腰子一个,去脂膜,黑豆一合煮至盏半,去腰子、大豆,入药四钱,煎至七分…。”《太平圣惠方》:“…先以水一大盏。煮甘草至七分。去滓。后下髓蜜…。”

还有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的,如加褚叶、竹叶、生姜、粳米、小麦、朱砂等。

2.5 送服药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鹿茸丸、玄菟丹要米汤送下,远志丸要糯米汤送下、麦门冬煎用大麦煮饮下,竹龙散用煎冬瓜汤调下,十补丸中温酒、盐汤任下。《太平圣惠方》中出现以清粥饮、大麦饮、竹叶汤、荞麦仁粥调下。《圣济总录》中有陈粟米汤调下等。

另外还有有天花粉水下,白茅根煎汤下,薄荷汤下,蚕蛹汤下,磁石汤下,大麦饮下,淡姜汤下,米汤下,多年古瓦煎汤下,黄茂汤下,陈粟米饮下,煎冬瓜汤下,煎人参汤下,煎竹叶水下,白汤下,人参竹叶汤下,枣汤送下,粥下,小麦汤下,麦门冬汤下,茅根煎汤下,牛乳下,浓煎麦门冬苗汤调下,浓煎茄根、空茧汤下,盐汤下,生麦门冬汁下,温酒下,天花粉、北五味子煎汤送下,芦根汤下等数十种[5]。

食物在消渴方剂中的使用方式灵活多变,药食同方、或取汁液代水、或煎汤代水、或用以送服药物等。处方的疗效不仅与辨证准确与否、方药配伍是否合理有关,还与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煎煮、服用是产生最佳疗效的必要前提。然而,目前煎煮消渴的方剂时,煎煮的方式非常单一,在送服药物时仅仅是一杯简单的白开水,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渴药物的治疗效果,我们应重视前人以食物煎煮、送服药物的方法,提高中医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台北:宏业书局,1995:376-407

[2] 徐平.《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思想及应用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28

[3]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卷53)53

[4] 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728

[5] 胡春宇.糖尿病与消渴病关系诠释及糖尿病辨治理念的探索[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56

上一篇:高校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措施 下一篇: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