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评价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1 12:49:23

浅谈教学评价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摘 要】 文章就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评价手段和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繁琐,操作性不强等现状,提出采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结合,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来进行评价等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价;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一轮课改要改变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教学评价的现状

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质低,口头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评价也缺乏有效的方法,甚至普遍存在不当量化的现象,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反而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2.评价手段和主体单一

我们经常采用的评价都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由教师统一组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用纸笔形式写下来,也就是平时说的书面考试。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瞬间的点睛,教师的随机把握,带给学生的是火花的再迸发。课堂上教师的随机评价至关重要,固定式的评价用多了,用久了,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就如同廉价商品一样不被重视了,失去了新鲜感,这些简单的评价并不能发挥我们期待中的作用,带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产生影响。这种评价手段,不能达到让学生更好发展的目的,挫伤了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3.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

评价的操作性越强,越容易实施,这是提高评价实效性的前提。前几年,很多学校创建了学生成长记录袋,里面有很多的表格指定各种表格让学生去填写,从操作层面来看,内容烦琐,操作困难;从学科来看,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门学科;从评价的主体看,有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各项表格,种类繁多;从评价的频率看,有的每节课一次,有的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频率过高。这么多的评价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觉得负担太重,疲于应付,甚至生厌。另外,由于每个学期都有成长记录袋,所以它的存放和管理也带来了新问题,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很多教师感到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不易操作,难以坚持下去。

二、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结合

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往往是即兴的,一闪而过的,但也许是光彩四溢的。不管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都能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得到启发。所以在及时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则要更“美”一点,“准”一点,指向力求具体明确,效果才能实实在在。但是及时评价时有时会涉及到批评,老师可能会言辞比较激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那么,不妨让评价延时一下,课后或者情绪冷静再进行评价,可能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位老师在上阅读课时问学生:Do you think 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s a dream job? Why do you think so?有个学生就脱口而出“No why?”当然这个答案是令人很不满意的,或者说这个孩子在捣乱,可是你如果当场就给予批评,可能会伤了他的自尊心,或者伤了他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等到下课后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问明原因,了解情况,让他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说,这样比当场呵斥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的评价。在这一评价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由被动临摹到主动创新。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如有老师在初中英语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时候,她问学生:“What will happen if I have a pet elephant?“学生的回答真是出乎意料:有的说:“You’ll be poor.”有的说“You will buy a big house with a big garden.”甚至还有学生说:“You will ride you elephant to school.”这些出乎意料的回答,体现思维火花闪烁,教师要十分尊重和肯定,要表扬学生合理大胆的创意,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也应充分鼓励和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

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建立家长联系本,填写优点单,给家长发送喜,甚至再简单一点给家长发一条小小的短信,这样加强了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也能及时地将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家校合作,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三)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多元化,师生间,生生间,小组间,同桌间,学生自评,互评、展评等,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有主人翁意识,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曾经就有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本子每周写点小文章,可以自己进行排版,插图,并让同学们交叉起来评价。在评价时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并写在本子旁边,有同学写道:“画的真好,有韵味,我喜欢你的画!”还有的同学写着:“你这段话充满了江南的早春的诗意!”同学之间不是嘲笑挖苦,而是多了一份赞美,并且能将各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通过互评、自评,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业展评也是一种好的评价方式,就是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业让学生共同修改,力求完美。

让教学回归教育,让评价服务新课程教学,让对学生的评价对新课程教学真正起到引动、定向、激励、强化、内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四点做法 下一篇:新课标下对语文阅读课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