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语文阅读课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4-20 10:27:06

新课标下对语文阅读课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方式之一,是以探索研究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语文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探究对象,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为教法,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和思考为基本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充分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由表达交流的机会的一种教学形式。在阅读探究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把握学习内容)、师生对话(明确探究的问题)、生生对话(小组集体活动探究问题)、探索研究(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等方式的活动,最终达到解决教学目标所指向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究热也就产生了。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学生探究的教学就不是新课程的教法。因而,把探究教学作为衡量新课程教法的标准,我认为这是对新课改极端化的认识。试想,如果我们不根据学生学情,不考虑阅读内容的特点,不分析阅读内容有没有探究的必要和价值,而一味地采用探究教学的模式,用所谓的“几步式”或“什么特色”的模式来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岂不是把语文阅读教学引向了僵化的道路。因此,我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出现的信马由缰式的探究或故意利用合作学习制造热闹气氛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法都是偏离新课改精神的做法。

下面就阅读教学中探究教法的运用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全面掌握学情是实施探究教学的前提

首先要掌握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次要掌握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再次还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哪些学生容易调动起来,哪些学生需要关照。只有全面把握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节选部分前后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对整部小说主旨的把握情况,还要了解每个小组哪些学生读了原作,掌握了更详细的情节,另外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积极性如何,都应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这些学情确定探究问题和探究活动,这样探究教学活动就适合学生,也就能针对教学目标而展开并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是实施探究教学的核心

实施探究教学,教师备课要依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的内容。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考虑有没有探究价值,问题不能过泛也不能过碎。若问题设计得不好,很容易把学生引入误区,浪费时间并扰乱教学进程,要么讨论结果让学生不明不白,要么看似场面激烈实际偏离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能设计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是很关键的。

如我在教《雷雨》时,让学生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真假”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很高,或谈论感情的真实性,或谈论虚情假意,课堂气氛很是热烈,但学生的探究无法深入,甚至偏离问题,没有生成满意的结果。学生只谈了一些肤浅的见解和证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周朴园具有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复杂性格。课后我反思到:热闹的课堂气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这样的教学问题太泛,学生不好把握方向。应在这个问题的下面设计些更具引导性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探究。这样,探究问题的过程既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又是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过程。

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探究的方向是实施探究教学的关键

学生在探究疑难问题时,教师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讨论,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说出结论。教师须及时启发、点拨、引导,掌控探究的进程,把握探究的方向。对于探究中生成的新问题应敏锐地分辨清是否与教学目标有关,如果内容偏离目标问题,应及时矫正、引导,要让学生探究始终围绕目标问题开展,切中要害,解决问题。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可设计“焦母为何要儿子休妻?”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见解:兰芝在家干活少,不孝顺婆婆;长期与丈夫分居,婆婆怀疑兰芝;婆婆认为兰芝地位上不配丈夫;婆婆嫌弃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继承人……课堂气氛可能因问题有趣而很热闹,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辨析,保留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观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例如:焦仲卿对兰芝有什么不满吗?焦母为何能休儿媳?焦母对兰芝的不满理由是什么,她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问题直指封建家长制,这样学生探究方向就一步步明确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否则探究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或在热闹谈笑中失去方向,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探究教学的最终目标

语文课的探究学习不在于学生通过探究有什么新的重大发现或产生新颖的观点,目的不全在学术研究而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目前我们在班级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要采用探究教学法就要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个小组及每个学生,让学生全面动起来。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原则,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二是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研究的固定模式及教学细节,只能借鉴其科学的思想,要结合自己的实情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我改变了以往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并让学生勾划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结合背景探究景物描写中贯穿的作者感情。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见解并勾划出关键语句,然后进行的小组交流环节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不仅气氛热烈而且相互辩驳,结合文中关键语句把作者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理解得很是准确,虽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观点,但对文章的内容作了深刻的思考。我想通过这样的阅读思考文本,让学生知道如何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就实现了教学目标。我想以前总是讲不透讲不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理解并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而远离文本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究。我们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恰当地运用探究教学方式。但教学方式不是唯一的,什么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方式能培养的主体意识,什么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方法就是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最后我结合“第三十三届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提几点建议:阅读课探究要拒绝形式化;阅读课探究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注重教材的解读;阅读课探究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差异;阅读课探究要强化体验,彰显生命的意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上一篇:浅谈教学评价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下一篇:中学地理教学应加强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