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选择及发展探析

时间:2022-09-01 12:29:54

区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选择及发展探析

对于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的区域来说,如何更好地从政策层面引导产业发展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产业集群的选择和发展成为了区域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的选择与区域产业规划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主导产业集群选择是具有一定规模和集群程度的优势产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增强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产业的规模:第二,新兴产业集群的选择更多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可能获取的外部资源,在考虑产业潜力的基础上,切实贴近区域的现实基础。因此,产业集群的选择是重点突出和具有引导和可操作性的新思路。笔者结合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规划的实际,探讨区域选择主导和新兴产业集群的方法,并探讨选择产业集群后的发展策略,

一、区域产业集群选择的背景因素

区域产业集群的背景因素是我们对一个区域产业进行规划的重要假设和前提,背景因素主要包括:区域所处时代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区域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区域所处的区位和地域资源、区域所具备的优劣势资源。在明确了区域的背景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区域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而区域产业集群的选择与发展是必须与这个方向保持一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需要考虑区域产业的背景因素。

作为一种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多种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利用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在区域、国内甚至国际的竞争优势。第二,产业集群可以提升当地的经济总量,拉动就业,增加税收,推动服务业发展,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第三,产业集群把大小不等的厂商和机构组合成一个有效的经济网络,共同抵抗市场风险,有效地避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第四,产业集群的网络有助于知识的有效积累、传承、扩散与增长,进而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国家与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实现方式。

二、产业集群的评估与选择方法

1.传统产业集群的界定与选择方法

产业集群程度界定,通过区域基尼系数、区位商数两个模型评估区域主导产业的集群现状,

第一,区域基尼系数评估。区域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地区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指标。该系数越高,说明地区之间分工明显,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该区域基尼系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首先对于样本中所有的区域单位,计算出每一个区域GDP全省GDP中所占的份额,定义为E,以及每一区域的某产业产值在全省该产业中的份额,定义为e,然后根据这两组数据的比率e/E得出区域基尼系数。判断标准:当e/E>I,表示该行业产业集群已经形成。e/E值越大,该行业的产业集群程度越高。

第二,区位商数评估。区位商数(Loeatlon Quotient)是用来衡量特定地区某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是否高于国内相同产业的平均就业人口。其理论依据是就业人口越多,所创造出来的商品与服务就越多,产业在该区域的集中化和专业化程度越高,重要性越大。公式为:LQ=(ei/e1/(Ei/E),其中ei为该区域i行业的就业八数:e为该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l为全国i行业的就业人数:E为全国总就业人数。判断标准:当LQ>1,表示i产业有集中及专业化趋势,该产业为基础产业:当LQ

产业集群评估与选择。产业集群的评估主要通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两个维度进行,通过选择定性和定量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得出各主导产业的相对分数,如下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平均分相对较高的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的重点支持对象。要明确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还要运用PEST和SWOT分析工具,明确区域发展的外在环境和优劣势。标杆城市和区域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标杆区域和城市的选择可以遵循先进性和相似性两个原则,研究区域产业选择的经验和发展的启示,

2.新兴产业集群的选择方法

新兴产业集群的选择主要是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未来,总体来说,也可以包括三个步骤:第一,确定目标新兴产业,主要可以依据区域产业的规划和产业发展的特性进行遴选:第二,对目标产业发展进行评估,从区域战略匹配程度、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要素禀赋三个维度进行评估;第三,制定产业发展的策略,从PEST、SWOT和标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对目标产业发展的评估具体如下表所示。产业发展潜力主要从市场吸引力和产业相对竞争力两个维度进行评估:产业战略度主要考虑政策支持度和可行性以及优势资源的匹配程度:产业要素具备程度是从区域的产业发展所必须基本的条件与要素进行考虑。总体方法也是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的分数,进行分析。选择出综合分数较高的新兴产业。

三、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未来区域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环境、人才培养平台、产业项目的引进、城市知名度的扩大、产业资源的获取、资本运作环境营造等措施,培育形成未来的主导产业,提升区域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如下图所示。

对于具体产业而言,要制定产业具体的发展路线图,明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和所需引进的重点资源。

在零部件细分行业包括发动机、底盘、轮胎、车身内饰、汽车电子等。一是发动机类零部件。以发动机总成、活塞及活塞环销类、散热器类企业为主导。二是底盘类零部件,以变速箱及齿轮、制动系统类和减振器类企业为主。三是橡胶、轮胎和塑料等非金属件及铸锻件类零部件。四是车身内饰件类零部件,包括,空调装置及暖风机类、座椅及调角器。五是汽车电子类零部件。根据对某区域零部件主要产业细分市场的产值比例分析可见,某区域在车身内饰和制动器产值比例优势明显,其次是车用机加工件,而轮胎、汽车电子产值比例较低。未来,廊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应当基于优势的刹车制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两个方向延伸,

未来某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措施:第一,提高刹车系统的模块化与集成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刹车系统产业链招商,增强刹车系统和底盘的模块化能力:第二,引进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尤其是那些准备在中国投资计划的跨国汽车企业;第三,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和服务的能力,加强与国内外配套厂商的技术交流,通过国内外的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国内外配套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建立某区域汽车国内外整车厂商的配套目录。第四、适当提高汽车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创新基金,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扩大出口。

在此基础上,建立所需要引进的重点资源的目录和名单有:国内主要整车厂商(北京、上海)、国内外汽车协会和商会、国内外刹车系统的汽车企业、国外汽车电子企业(关注计划投产)、国内外的汽车科研机构以增强产业集群的可操作性。

上一篇:试论史法学派与浪漫主义 下一篇:通用汽车重返华尔街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