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诞生记

时间:2022-09-01 12:28:34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诞生记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刚刚起步的新中国建设困难重重,但是人们只要唱起这首激越雄壮、荡气回肠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便会意气风发,信心倍增。即使5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唱起这首歌曲,仍然会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在2008年10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李劫夫歌曲创作之路”座谈会上,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潘兆和在现场向大家展示了一张当年接见李劫夫等人的珍贵照片。原来,正是的激励,促成了这首歌的诞生。那是1962年到辽宁视察时,接见了李劫夫等人并就当前形势鼓励他们创作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作品来。李劫夫在鼓舞下,最终一鼓作气写出了这首经典歌曲。

源 起

李劫夫,1913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原名李云龙。他从小就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与歌曲创作结下不解之缘。1937年5月,他带着一把小提琴到达延安,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延安人民剧社,继而转到新成立的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专事美术宣传工作,同时试笔创作抗日歌曲。1939年1月,入了党的李劫夫随团到达晋察冀边区,在敌后战场上逐渐进入抗日歌曲创作的高产期,先后谱写出《我们的铁骑兵》《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狼牙山五壮士》《忘不了》等传世之作。抗战后期,他转到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出任冲锋剧社副社长。1945年11月,他随部队挺进东北,担任由冲锋剧社改建的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1946年春,加盟原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转任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在其祖籍之地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和音乐创作活动。1948年秋天,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的李劫夫,转到前身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任音乐工作团副团长。建国后,他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一手负责创办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并将其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沈阳音乐学院。同时,他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成为国内少有的高产作曲家,并于1964年4月在沈阳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

《我们走在大路上》虽然完稿于1963年3月,酝酿和构思却早在1962年春夏就开始了。当时,共和国刚刚告别艰辛、苦痛的三年困难时期,即将“知天命”的李劫夫在那时酝酿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正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国人民矢志战胜天灾人祸,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与战歌。

时值三年困难,作为作曲家和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李劫夫,心情也是相当压抑的。1957年春天,他在“整风”“鸣放”时对全省文艺工作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和建议,后来险些被划为“”。1959年冬天,在“”时表现并不怎么后进的他,在“反右倾”斗争中却受到了严重冲击,被定为“犯有右倾主义错误”。当时,他被迫作“检查”,更由此产生了不如去做“一个普通百姓”的念头。情绪的低落影响了歌曲创作,他在那两年创作的音乐作品屈指可数。

李劫夫心情开始好转、情绪重新高涨,是在1962年春天。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被称作“七千人大会”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对“”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全面总结,确立了以调整为中心的经济工作方针。该会召开前后,全国各地对在那几年搞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特别是在1959年冬天搞的“整风反右”运动中,受到不恰当甚至错误批判和处分的一批干部普遍进行了甄别,李劫夫所谓“犯有右倾主义错误”的问题也在1962年春得到及时甄别。看到共和国历经几年的艰险与磨难,在那个新春开始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复苏;加之三年自然灾害的亲身体验——全国人民咬紧牙关与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和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冲天干劲,使李劫夫感动了!他觉得,战争年代的良好作风和革命斗志又回来了,自己作为一个被党培养多年的文艺战士和与人民血肉相连的音乐家,理应把党和人民的这种起死回生、回天再造的精神写出来,唱出去。春回大地,正在为诗词倾心谱曲的李劫夫,觉得心中满溢着慷慨悲壮的美感,突然萌生了一种像战争年代那样为祖国和人民谱写一曲鼓舞人们继续斗志昂扬奋勇前进的战歌的强烈欲望。自此,表达这一战歌主题的词语和基本旋律开始在他的脑海中不停地盘旋。不过,当时还没有歌名,也没有“向前进,向前进……”的副歌。

要将异常复杂的情感用比较明快的歌曲表达出来并不容易。李劫夫在创作这首讴歌新时代气韵的歌曲时并非像在抗战时期创作歌曲那样顺口而出,一气呵成。此外,是否应当写出这样的歌曲拿出去发表,他依然有些拿不准。

春去夏来。李劫夫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向曾经担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的老战友、时任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部长的安波谈了自己的创作意向及其雏形。

抗战时期在延安创作出风靡一时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的著名音乐家安波,听到李劫夫的话很受感染,心情也很振奋,当即热情地鼓励他说:“你这个创作路子是对的,歌曲还是得反映时代本质的东西。”

安波的态度和看法让李劫夫顿时感到了知音的力量。这在思想和精神上,坚定了他把这首尚在胚胎中的歌曲创作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天赐良机。这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和辽宁省委决定为正在沈阳主持召开工业调整会议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组织两场文艺演出,电召安波火速返回沈阳准备。

李劫夫获悉这一喜讯,禁不住感慨地想:前一阵子,前苏联的一本小说《旅顺口》因为部分内容不真实,曾让十分生气,当即责成田汉等人来旅顺收集资料重新创作,当时自己和其他音乐人曾积极认真地给予田汉等人帮助和配合。这次,亲赴沈阳开会视察,自己应该会有机会荣幸地见到敬爱的。于是,他兴冲冲地随同安波赶回沈阳。

催 生

1962年五六月间,为落实“七千人大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与国务院一些部、委主要领导人来到沈阳,从5月29日起主持召开有东北局和东北三省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工业调整会议,先后在沈阳停留18天。会后,等到吉林、黑龙江等地视察工业生产情况。

上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依据及... 下一篇:全省市辖区农村义务教育应纳入“特岗计划”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