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曲创作

时间:2022-09-30 04:35:13

我的歌曲创作

歌曲是音乐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体裁形式。由于文学的先导式介入,歌曲的结构意义和呈现状态较之器乐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歌曲虽小,却承载着庞大的、不同审美层次的亿万听众群。单从承载量这个角度来看,一首好歌就不仅仅需要词曲的完美结合,还需要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准确地表达出音乐和文学的内涵,同时又能让广大听众感受到它的美并产生共鸣,这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因此,要想使一首歌曲获得成功,必须做到词、曲、唱、听四位一体(现在可能需要五位六位一体,甚至更多)。下面,我从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一些作品谈谈歌曲创作体会。

一、关于歌词

有人曾这样比喻:词是播种的父亲,曲是孕育的母亲。可见,词对于一首歌来说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也就是说:种不好,孩子就不要生;词不好,就不要谱曲。我在歌词的选择方面尽量把握好以下几点:

1. 题材选择的角度要好

2. 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

3. 语言要比较精彩

1999年我和词作家屈塬创作了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传说》(腾格尔演唱)。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直面叙述成吉思汗的征战历程和伟大功绩,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用史诗般的语言唱出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赞歌:“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马背上的家园/因为你而辽阔/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深深铭刻/每一个降生的婴儿/都带着你的血性/每一张牧人的脸庞/都有你的轮廓/每一座毡房的梦里/都有你打马走过”。应该说,这首歌词无论是题材选择的角度还是思想艺术性以及语言的精彩性等方面都为作曲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学基础。

“小薄雪飘厚在大地上/暖透了肋骨绷硬了脊梁/渴了饿了别想打春那线闪光/冷了你就别想三伏那股热浪/热了你就别想立秋那丝凉爽/瞅瞅那漫天飞舞的白雪/左边走走 右边晃晃 飘飘洒洒 坦坦荡荡/挥挥手就是鸟语花香/跺跺脚又是晨光暖阳/喘喘气(儿)更是金谷红粮/抬起头才是热血沸腾 胸口滚烫 呼风唤雨 天高地广/小薄雪飘厚在大地上/暖亮了眼睛焐热了心肠/冬天有男人有女人/冬天有生命有力量/还有那小薄雪甜甜的念想”。这是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主题歌《小薄雪》的歌词(李文歧词,谭晶演唱),看看歌词就知道句式和语言的与众不同,很有特点,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1)语言生动;(2)内涵深刻;(3)带有东北地方语音特色(包括小字眼儿)。

上面例举的两首歌词和我谱过曲的许多歌词都曾让我产生过创作冲动、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也给我带来过无数次的苦思冥想(客观地说,有些词真的不好谱曲)。但是,只要能从歌词中感受到题材角度的新颖性、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语言形式的鲜活性,我还是很愿意谱曲的,因为它符合我在歌词选择方面的审美追求。

二、曲调写作

在歌曲创作中我尽量做到四个注重:(一)注重艺术品味;(二)注重技术含量;(三)注重雅俗共赏;(四)注重时代精神。我创作的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动机发展型

动机发展型歌曲与以主导语汇为重点或中心的歌词有很大关系。比如《嫂子颂》(李文歧词,李娜演唱)就是一首典型的动机发展型歌曲。《嫂子颂》的歌词实在太另类了:“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嫂子/借你一对(儿)大脚/采一(儿)山道(儿)再把我们送好/嫂子/借你一副身板(儿)/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当这首歌词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十分惊讶……一方面,这样自由“无规矩”的歌词我还从未见过;另一方面,由于“嫂子”这两个字极难谱曲演唱,那么,以“嫂子”为核心内容的歌在中国也可能从未出现过。因此,把“嫂子”这两个字处理好是整首歌曲成功与否的关键,经过大约半年左右的思考,我最终采取了如下具体创作的四个步骤:

(1) 歌词分析

从歌词语言本身和歌词的立意来看,“嫂子”是这首歌词的主导语汇。此外,东北有“老嫂赛母”或“大嫂赛母”之说,因此,要特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内容角度深化理解“嫂子”的母性作用,增强朴实的神圣感和对嫂子的崇敬感。

2)从技术角度把如何处理好“嫂子”二字作为重中之重。

(2) 主导动机与结构布局

运用上行大二度级进(在汉族五声调式里三度也可算作级进)作为主导动机,形成以“嫂子”二字为核心的五声调式拱型结构:

(3) 调式布局

以比较少见的商调式开始,第一段结束在羽调式上; 第二段开始和高潮转入宫调式,结束在羽调式上; 第三段由于和声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宫、羽调式的互换,最后全曲结束在羽调式上。

(4) 演唱布局

这首歌曲以独特的清唱进入方式开始,充分表达了“嫂子”――这位北方母亲和女性在祖国危难之时的呐喊与呼唤。

2. 调式变化型

调式变化型歌曲与歌词所牵涉的题材范围有很大关系。由于歌曲大多数结构较小,主题往往无法展开,那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如何能使听众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地域风格及民族的旋律产生较深的印象呢?我的做法是通过主题、特性动机和特性音程的调式变化来守住人们已经形成的风格印象。下面举几首作品的例子:

例l:歌曲《二十四节气》(李文歧词,李娜演唱)。从下面谱子中的全曲特性动机(C商调式)和间奏尾部(G商调式)、间奏前“冬天就是喜剧”(C徵调式)和间奏开始(G羽调式)可以看出这首歌曲的五声调式变化特点:

例ll. 舞剧《霸王别姬》主题歌《江山美人》 (王晓岭词,谭晶演唱) 。因歌曲主题取材于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使得这首非常少见的角调式歌曲在调式构成(包括调性布局)上形成以下四个特点:

例Ⅲ. 歌曲《走进》(张千一词,李娜演唱)。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特有旋律动机调式转换的例子,下面双行谱的下行为(小调式)原藏族调式特征(A羽调式);上行为(大调式)歌曲《走进》的歌谱,其旋律声部可看作D羽的混合调式: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来看,歌曲中的调式变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同时还使音乐色彩在调式领域里有了更加鲜活的展示空间。

3. 立体思维型

立体思维型歌曲常常与叙事型歌词或行为描绘型歌词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在歌曲创作中经常把独唱(或合唱)声部和乐队及伴唱声部综合起来考虑,立体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意境。

上面谱例中童声合唱声部与京剧的西皮慢三眼素材有关,而乐队伴奏声部则取材于京剧西皮、流水和摇板的过门(儿),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律动及发展脉络,但同时又是一个目标一致的整体。在听觉上它们相互影响,殊途同归,效果很别致。

《女人是老虎》(石顺义词,李娜演唱)也是一首立体思维型歌曲作品。这首歌曲的独唱声部并不复杂,但加上乐队伴奏声部、民族唱法女声伴唱声部、通俗唱法女声三人小组唱伴唱声部、男声合唱队卡农式伴唱声部等就显得非常丰富和立体了。其实,它们不过表现了一个小和尚在下山过程中的发现和某些感悟,并充满了诙谐、幽默及乐观的情趣;2005年我创作了一首较为“特殊”的歌曲,叫《茶马古道歌》,这首歌曲由三个对位声部的男声伴唱、主唱声部(男小合)和具有支声特点的女声伴唱及器乐伴奏组成,并把藏、汉、彝、白、纳西、摩梭等民族(人)的音乐素材和语言素材结合起来,立体表现了滇西北茶马古道各民族和谐生活的场景。

4. 复合节拍型

我比较喜欢通过节拍(2/4、3/4、4/4、4/5、4/6)的变化来丰富内心咏唱的律动。因为,音乐时值的长短并不是通过一般性规律来统一设定的,而是通过和具体语言的时值表述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非规律性音乐时值,这种心理的时值长短我认为无法用统一或同一的节拍规律设定。所以,在我的歌曲作品中经常出现一首歌多节拍的复合节拍现象:

三. 字的处理

把汉字语言或汉语诗歌谱成歌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有职业歌词作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具体谱曲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如何把汉字的四声规律及原则把握好非常重要,特别是关键的字。我在写电视剧《东北王》主题歌《就是个头矮》时发现第一段歌词中的“盐打那(儿)咸醋打那(儿)酸”和第二段歌词中的“月亮滋阴日头壮阳”在四声规律方面每一个字都不相同,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盐[二声] 打[三声] 那(儿)[三声] 咸[二声] 醋[一声] 打[三声] 那(儿)[三声] 酸[一声]

月[四声] 亮[四声] 滋 [一声] 阴[一声]日[四声]头[四声] 壮[四声]阳[二声]

上面的词在歌曲结构中处在相同位置,但语音韵仄又如此的不同,倘若按一般歌曲一、二段用相同旋律的话会很难受,同时也丢失了语言特色,因此,我抓住四声规律把第一段写成了很别致的、类似说唱风格的音调,而第二段则是正常的歌唱音调。

《为人民服务》这首歌的主导语汇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因此,由这五个字构成的主导音乐动机就成为该歌曲的核心音乐语言;另外,为人民服务的“服”字是二声,我在全曲的创作中把重点放在处理好这个字上,以便使这个字的曲调成为整首歌曲的核心动机材料(见上面歌谱)。

歌词在结构上往往有两段、三段甚至更多的段落,一曲多段词是作曲家最常用的手法。我在写歌时发现,许多词作家在歌词段落与段落方面的语言表述方式和结构形态方式上虽然基本相同,但字的四声规律常常有较大不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曲调不加任何调整和变化,会产生很不舒服的感觉。下面是歌曲“敦煌”(屈塬词) 的例子:

引子后第一段词“像一丛芳草,在古道尽头摇弋”,第二段词“你的月牙泉,用荒沙捧起月亮”,“像”是四声,“你”是三声;“摇弋”的“摇”字是二声,“月亮”的“月”字是四声。因此,我在这两段相同结构部位的曲调处理时,同样采取了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大同小异”式变化手法,结果,字的声韵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结束语

写歌难,写好歌更难,写能被传唱的歌难上加难。我的写歌历史虽然不算太长,但着着实实地感受到了它的痛苦与快乐。写歌和写其它音乐作品一样不容易,一样需要付出,一样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希望我在歌曲创作中的点滴体会能够给同仁们以启迪,哪怕能起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借鉴作用,我都将十分高兴。

( 此稿根据多次讲座发言整理,略有删节 )

张千一 博士,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作曲

上一篇:为二胡的信念·责任·坚守 下一篇:“传统与当代”:在历史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