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精粹宝岛受热捧

时间:2022-09-01 11:24:59

传统文化精粹宝岛受热捧

青春版《杨门女将》赢得满堂彩

应台中县文化局的邀请,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高度关注以及省文化厅外事处等部门的积极协调、组织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青春版历史剧《杨门女将》剧组登上宝岛台湾,参加以“百福骈臻迎妈祖”为主题的“2010大甲妈祖观光文化节”系列活动。自2010年4月9日举行首场演出开始,至13日完美收官,《杨门女将》在台中县、台北县剧场演出3场,在大甲镇镇澜宫广场演出1场,爱看戏也会看戏的台湾同胞得以与大秦之腔亲密接触,观赏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无论是剧场还是露天舞台,《杨门女将》的演出效果始终火爆,靓丽的阵容,真切的表演,激越的唱腔,利落的武打,深深吸引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与该剧在大陆城市的剧场效果毫无二致。据统计,13日在台北的最后一场演出,观众竟然鼓掌多达91次。许多人都是连看几场,两位台中县观众在剧场看了,又追到大甲镇看露天演出。每场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都不愿退场,用长达几分钟的掌声抒发着内心的感动。几位90多岁高龄的陕西籍退伍老兵说:“真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上这么好的家乡戏!你们在这里演几天,我们就要看几天!”一位当地老乡说:“你们的戏完美极了!我们海峡两岸本来就是亲兄弟、一家人,应该永远相亲相爱,永远和睦相处。”这部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洋溢着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的戏剧,在台湾表现出它特有的精神凝聚力,进一步彰显了文化的力量。

青年团五台秦腔剧在台再飙大秦风

青春版《杨门女将》在台湾成功演出所激起的热度还未消退,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携五台晚会再登宝岛,掀起又一轮大秦旋风。2010年4月28日起登场的“陕西民俗艺术节”,是由中华文化联谊会、陕西省文化厅、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共同主办的重大活动,也是近年来陕西和台湾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而秦腔演出是“陕西民俗艺术节”的重要内容。在“陕西民俗艺术节”负责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王志强带领下,担纲演出任务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包括李东桥、李梅、李娟、李小锋、任小蕾、张蓓等六位“梅花奖”得主及曹普超、丁良生、郝卫、王化武、穆晓鹏、刘照亮、张波、陈魁、官小良、李君梅、冯艳丽等多位一、二级演员在内的强大阵容,于4月28日至5月2日推出了秦腔大戏《周仁回府》、《铡美案》和三台经典折子戏晚会。秦腔音乐的磅礴气势,演员们声腔的浓郁韵致,表演做工的精巧细致,身段扮相的潇洒俊美,让台湾观众大开眼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秦腔艺术的无穷魅力。5月1日,此次带领陕西团队赴台的郑小明副省长特地观看了《铡美案》的演出,并上台亲切接见演员。他高兴地说:“没想到你们的演出在台湾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比在西北还红火!你们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家辛苦了!祝贺你们演出成功!”。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女士连续观看几场演出后,高兴地对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和省文化厅对外文化交流处及对台处处长陆相林说:“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太优美、太精致了!应该好好保护,并发扬光大……”台北多位学者表示,以前只是在网络上看过秦腔,这次亲临剧场,感受秦腔,感觉非常精彩,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

台湾当地的《中国时报》、《民众日报》、《人间福报》、《中国邮报(英文)》、《台湾日报(英文)》、《中国都会时报》、《汉声电台》及新华通讯社、《世界论坛报》、《美国之音》、Radio Free Asia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出席了主办方在城市舞台剧场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并对几位主要演员进行了采访。

海峡两岸同为中华民族子孙,有着剪不断的文化渊源。而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秦腔是中华戏曲的鼻祖和源头。在两岸关系处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今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6台秦腔剧目惊艳台湾,进一步加深了台湾同胞对陕西文化的了解,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音乐教育需要创造意识 下一篇:简·迷离带来新电摇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