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2-09-01 11:14:01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探讨

摘 要 随着人文居住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在现代住宅中更加注重了对残疾人士社区生活的关注程度,因此,在居住区安排无障碍设施是小区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小区建设中进一步强调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设计理念

从相关的数据来看,我国残疾人及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增高,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7%,老年人口也达总人口的10%左右。特别在一些一线大城市,城市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正在面临老龄化社会的问题。而作为现代城市建设,无障碍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居住区内,必须要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便捷度,所有需要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从整体上讲,无障碍交通规划主要是考虑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求。根据他们的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建筑物出人口的坡道等,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1.轮椅坡道

一般而言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必须要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自行操作所需空间来确定,但是要注意的是坡道最小宽度为1.5m。假如根据设计需要,要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那坡道宽度就不能小于2.5m。

1.1 坡道一般形式

在坡道的选择上,必须要根据用地具体情况进行考虑,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处理,也就是在形式上有单坡段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不要大于2.5%,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述,以便于操作。

为保证安全及残疾人上下坡道的方便,应在坡道两侧增设扶手,起止步应设300mm长水平扶手。为避免轮椅撞击墙面及栏杆,应在扶手下设置不小于50mm高的安全挡台。坡道的平台尺度:中间平台最小深度要在1.2m以上,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则不能小于1.5m。

1.2 出入口设计

(1)在老年人和残疾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和活动中心,其出入口的设计应该采取阳面开门。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m×1.5m的轮椅回旋面积。同时,在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要控制在0.4m之内,同时还需要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同时,出入口及门门的开启方式设计必须要基于残疾人在使用上的方便性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适用于残疾人的门在顺序上是:自动门、推拉门、折叠门、平开门、轻度弹簧门。按照相关的规定,必须要在门前留1500mm×1500mm的轮椅回旋空间,门宽800mm以上,自动门门宽在1000mm以上,门厅长度最少为1800mm,这样才能够完全保证轮椅进入后避免对方开门时的碰撞同时,为了能够让乘轮椅者靠近门扇开门,就需要在设计时,在门侧的墙面要留有宽500mm的空间,同时考虑到乘轮椅者进门后,需用关门拉手,因此,在关门拉手的高度设计上,可以考虑其高为900mm。否则,乘轮椅者还要倒回去用门把手,这会给残疾人带来不便。此外,从人性关怀的角度上看,门上还需要设观察玻璃,以利于提前知晓门另一面的情况,防止碰撞发生。同时在门下方设高350mm的护门板,在残疾人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及门厅,逗需要设标志和盲文说明。

在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要控制在0.12m之内,踏面宽不能小于0.38m,坡道坡度不能大于1/12。台阶坡道两侧必须要设栏杆扶手。如果室内外高差较大,难以设坡道有困难时,那可以在出入口前设升降平台。而在出入口顶部就需要设雨篷,而在平台、踏步、坡道上就需要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2)在楼梯、坡道和电梯的设计上,要尽可能的设置符合老年人和残疾人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一般来说,缓坡楼梯踏步的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能小于0.30m,公共建筑不能小于0.32m;踢面高度:居住建筑要控制在0.15m之内,公共建筑要控制在0.13m之内。踏面前缘必须要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踢面顶端前凸尽可能的不要大于l0mm。

(3)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梯段净宽应该要大于1.2m,同时不能采用扇形踏步,也不要在平台区内设踏步。如果是不设电梯的2~3层老年人和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筑,就应该兼设坡道,其净宽尽可能的大于1.5m,长度不能大于12m,坡度不宜大于1/12。

在这些坡道的设计上,除了要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还需要符合下列要求:1)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m;2)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m的轮椅缓冲地带;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ram的安全挡台;4)为保证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安全,需要在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m和0.65m处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当然,扶手设计应该尽可能的和走道扶手相同。

2.盲人盲路

在居住社区无障碍设计中,盲人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群体。一般来说,盲人是依靠触觉、听觉及光感等取得信息而进行活动的,根据这一特点,就需要在盲人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及其交叉口、尽端以及建筑人口等部位设置盲人引导设施,这样才能够为盲人的行进与活动传递更多的有效信息。

2.1 盲人路引

这种方式主要是采用一种特制的铺地块材和盲人引导板,铺设与设置于盲人的通道上,以便能够让盲人与行进中识别路线的专用行进线路。

(1)地面提示块材。在材料选择上,一般有“行进块材”与“停步块材”两种。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提示安全行进,后者的主要功能是提示停步辨别方向、建筑人口、障碍或警告宜出事故的地段等等。

(2)盲人引导板有盲文说明牌和触摸引导图,置于专用台面或悬挂墙面上,供盲人触摸。

2.2 改变走向的地面提示块材布置

盲人盲路一般辅以“行进块材”,当提示需要转弯、十字路口、路终端等,就需要改铺“停步块材”。此外,还需要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等的布置无障碍道路示例。

2.3 踏步构造

楼梯踏步必须要选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和面层材料,一般来说,是不能选用无踢面的镂空式踏步和凸缘为直角的踏步的,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勾绊行人,也才能帮助残疾人或者盲人的助行工具,如图所示。要保证踏步表面不易积水,应该让将防滑条控制在高出地面5mm之内。

2.4 栏杆扶手

梯段两侧应设置连续扶手,高度为900ram,起终点处应水平外伸不小于300mm。设置上下两层扶手时,上层高度为900ram,下层高度650mm,扶手应便于抓握,

3.步行道边坡及步行道开口

3.1 步行道边坡、开口

我们所说的步行道边坡,就是把道路旁步行道的部分路缘、边沟降低高度,以方便机动车跨上步行道。当然,也有的是从方便轮椅通行的角度来作的无障碍设计。所谓的步行道开口,就是把路旁步行道的路缘、边沟作成卷边车道,以方便车辆驶上步行道。

3.2 步行道边坡、开口的设计要点

(1)公共道路上的步行道设置边坡或开口时,必须要提前与交通主管部门申报协商。一般而言,小型边坡,1条道路开设一处,宽度为6m,其构造以公共道路的断面结构为准。路缘石可采用车道分界道牙砖、步行道边坡专用步、L型边沟等成品。

(2)轮椅用步道边坡,其路缘石高度应在2cm以下,同时要作卷边。边坡的坡度应该为10%以下。

4.结语

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体现在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当我们进入科技时代,在享受高度文明的同时,必须回归到人性本身,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对待社会群体,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的空间,也必须要体现人文居住概念,这就需要我们对弱势群体如盲人、老年人、残疾人给予更多的关怀,而无障碍设计本身就是体现了人文居住精神,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爱护。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以人为本,在居住区的设计中,更好的体现无障碍设计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曹儒,张. 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服务设施[J]. 包装工程,2008(06).

[2] 刘亮,彭重华,王建兵. 浅谈居住区的室外无障碍环境设计[J]. 山西建筑,2006(03).

[3] 吴冬梅. 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 艺术百家,2007(05).

上一篇: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究 下一篇:现代住宅节能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