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时间:2022-09-01 09:20:58

立足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质量。因此,美术教学中要重视美术欣赏课,切实发挥出美术欣赏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职高美术欣赏课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美术形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我国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人们每天瞻仰完美无缺的美术作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形成健全的人格。这说明,美术作品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欣赏者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能产生美感,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职高开设美术欣赏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美术常识、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但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令人担忧,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职高美术教学中,应把美术欣赏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发挥出美术欣赏课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职高美术欣赏教学进行探讨。

一、美术欣赏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课要注重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而美术欣赏课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但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占有主体地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讲解,注重技巧训练,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也存在片面理解现象,不重视美术欣赏课,遇到美术欣赏就一跳而过,学生很少有机会与老师一起学习中外名作。有的老师也上美术欣赏课,但只是注重提到大量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很少给学生留出时间,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象征意义,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美术欣赏课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识记,一节课下来,学生忙于听,根本无法体会到欣赏美术作品带来的愉悦感。

美术作品的美感往往蕴藏在色彩、意境、笔墨之间,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体会,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可以拿名家大师的作品来欣赏,从美术大师的生平入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大师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形态分析他们的作品,有助于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美。如通过李可染的《王维诗意图》这幅山水画,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崇高、博大之美,体会作品肃穆的意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通过大师莫奈的《睡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对光与色的娴熟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作品中的奇妙的颜色发出的富丽奢华的感觉,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大师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正经历丧偶之痛,过度的悲痛下进行创作,使他差点双目失明,在完成《睡莲》的第二天,大师就告别了人间。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作为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美术欣赏教学过程,通过介绍作品创作年代、作家、作品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背后的深厚意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从欣赏中领略美,激发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美术欣赏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

学生对美术欣赏有一个认识和理解过程,刚开始都是从个人的角度进行理解的。如果画的好看,画的像就认为是好的,如果画的不像就看不下去,觉得不是好画。但那些他们认为画的不好的画却被老师当作世界名画来介绍,这在学生心里形成极大的反差,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但正是这些困惑,会让学生慢慢意识到美术作品的好与坏不是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的。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就会思考艺术标准怎么来判定,才会有深入了解的欲望。

教师介绍艺术作品时,可以摆脱空洞的理论介绍,通过不同的作品给学生体现不同的美感。教师选择欣赏的美术作品时,要注意选择不同理念的作品,让学生意识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而不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欣赏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如欣赏徐悲鸿的作品《群马图》时,学生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声,但欣赏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会觉得茫然,不知道如何理解。这是因为这两个画家体现出的画技及所用的材料都不同。但不管学生对刘海粟的作品是什么感受,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体现出纯真的情感。作品中出现的栩栩如生的卵石,动态化的蜻蜓,鲜艳的色彩,简练的线条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欣赏画家在作画时对生活倾注的强烈的爱,体会画家表达的纯真之情。在素质教育下,欣赏美术作品就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用生活中、艺术中的美帮助学生发现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美术欣赏课要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高尚品德

一些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评论应该是专业评论家的事情,学生不必参与。其实,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评论,因为很多名家大师的作品都是作者本人高尚人格的体现,艺道是以人品为先的。在抗战时期,大师齐白石辞去了自己在艺专学校的职务,专心于作画。日本抄了老人的字,他毫不畏惧,用书画寄托自己的愤懑,在《水墨螃蟹》这幅画上题诗,极大地讽刺了日本侵略者,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其实,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厚的爱国之情。如傅抱石、关山月的国画《江山多娇》,是作者用革命现实主义笔法创作的,北国风光显得山舞银蛇,而江南的景色又郁郁葱葱,两者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展示了祖国壮美的山河。学生深深陶醉于艺术的美景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思,一个不爱生活的人,是无法画出这般美景的。只有对祖国对生活满怀深情,才能达到如此的地步。再如,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述画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会很快把作者的思想与马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作者的民族精神体现在画中,通过马的精神表现出来。学生认识到这些,在不自觉中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

美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美术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师要加强自身美术修养,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精心备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同时,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教师优美的语言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兴趣。选择范画时,要有目的,因为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美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另外,在教学方式上要活,适当从学生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出发,教师要达到这样的高度,灵活驾驭课堂,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总之,职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还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再创造,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左庄伟,曹志林.中外经典美术鉴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薛佳.对有效开展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

上一篇:“酸败门”后的发酵反应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