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7-13 09:16:39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对学科的要求已由原来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上升为知识的应用和能力提升。本文以素质教育为视角,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特色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以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关键词: 政治课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模式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学科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就应当立足课堂教学,把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主攻方向。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及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性较强,因此,高中学生学习时会感觉比较枯燥。再则,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道德滑坡、诚信危机,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对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还很模糊的青少年的影响之大。当他们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时,会以点代面地认识世界,感到现实与政治课内容相悖,认为学的是道理,离他们十分遥远,学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如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且是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立足课堂,把政治课教学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我认为,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新的师生观,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情感的转移

从教育部开展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改革,到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等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规范性的纲领文件,都说明青少年对社会、他人乃至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重要使命,于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创新能力等理念呼之欲出。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及时把握时代脉搏,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态度去关心和了解国内的大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课真正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第一把钥匙。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亲切的微笑、饱满的精神,才能激发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爱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既做他们的“良师”,又做他们的“益友”,改变教师就是权威的观念、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应当以一种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改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因教师的真心、真情流露而更加尊重教师,并使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学生因尊重教师而“亲其师”。教师把挖掘教材的情感价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融入教学,“亲其师”的学生们便“信其道”,使学生敢于、善于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而且是思想政治课的特色。

二、优化教学策略,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能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任务是背书,学习相当被动,这种教学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渲染气氛,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教师应当欢迎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看法,形成相互讨论、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笑声中学会思考,在情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和教材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是非辨别能力。

政治课有些内容是浅显易懂的,但其要求并不是要学生背下框框条条了事,而是使正确的理论、价值观等深入学生心中,作为学生以后生活、工作的行动指南。针对这些特点,可采取情境创设方法,即:体验式学习,也就是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而不是从书本或教师的传授中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授课方法不同,它是动态的教学过程,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答案在体验中获得。如:在讲政治文明、生活文明时,我精心选择了关于文明生活的小品,通过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中国友好光观年,一位外国男子入住酒店,故意用枕巾擦鞋并打翻烟灰缸,女服务员发现后如何处理?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故事表演下去,使得单调的讲台变成了学生们活跃的舞台。体验式教学激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绎这些故事,体会学习的快乐。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表演一一作评价,让学生明白小品中的美与丑、是与非,作为中国人不卑不亢的态度,并总结了政治文明、生活文明所带来的和谐社会的发展。这样学生自觉地在创设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满足学习需要,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真正做到由教法向学法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典型的时事、社会热点问题的讲解,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和新颖感,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例如,2008年对中国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抗击南方冰雪到抗震救灾、平息“3.14”、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等,这些事件可作为《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绝好的典型事例,增强学生对社会是非的辨别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决心和非凡的领导才能。

2.参与调查,激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如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没有调查实践,就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无法实现“育人”的目的。在讲授“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内容时,有些学生认为是老掉牙的话题,过时了,不值一谈。我课前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同学中做一次生活费支出的调查,上课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和了解同学们不同的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因学生亲自参与,所以能用实际可靠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学生一些盲目追求高消费及浪费的现象。然后我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再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分析产生这种追求高消费的根源及危害性,学生都能从自身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说式、自由讨论式、正反方辩论等,给予学生积极鼓励并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及时捕捉点滴的可取之处,这种教育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捕捉生活素材,留出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中学生受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对这类教材不易理解,还需以教师的传授为前提。但“传授”并不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满堂的“填鸭式”,而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点拨。政治课教学是一种教育机智、 教学艺术,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思维潜意识的作用,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导入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讲学生能够接受的道理,做到实话实说,内容实在,使学生容易理解,然后因势利导,变教为诱,变讲为导。凡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要全盘托出,应当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全放手给学生,学生很难把握好教材内容。在教学“发展农业的重大举措之一:必须依靠科技,教育兴农的战略方针”内容时,我精心备课,收集本地区真实的素材,用本地区科技致富的事实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让学生感到道理就在身边,真实可信,从而强化了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再由学生寻找生活中教育兴农的例子,并介绍自己看到、听到的典型事例,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如:在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我布置了“中秋节本县月饼市场分析”等实践性作业,由于学生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牌和包装在是中秋前后的价格有很大不同,对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对价值规律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策略,立足课堂教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政治课堂变成一种有张有弛、灵活多样、轻松愉快的课堂,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的出发点,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1.

[2]吝艳敏.让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活”起来[J].学苑教育,2011.5.

[3]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唱、诵、辩、观”[J].重庆行政,2011.1.

[4]汪良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1.

上一篇:心理暗示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论如何全面推进政治教学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