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宝:法治精神

时间:2022-09-01 05:58:50

香港之宝:法治精神

来自陕西的小珂在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修读了一年多的法律深造文凭课程后,便进入了一家将亚太总部设在香港的全球性美资律师行,以学徒身分实习一年,准备返回北京,加入当地的法律事务所工作。

小珂在香港时间只有两年多,但是她非常珍惜这段期间的经验。她说,除了学习到香港司法制度下的法治运作外,更体会到所谓的法治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民心。

小珂说起对香港法治精神的印象时,先谈的不是制度安排,而是生活体验。“每次当我过了罗湖桥、踏上香港土地,就自然不会随地抛垃圾、不乱过马路,走在路上,总会依照道路规则,更不要说随地吐痰了……”

她说:“守法,是香港社会的最高道德观。”

小珂的话,正道出香港不变的核心价值。回顾多年来,香港经济一度低迷,直到四年前在内地发展的带动下,才开始扭转经济形势。香港持续繁荣,自不能离开内地因素:然而,当内地经济不断飙升,香港怎能继续为香港?香港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法治。

香港的法治,受到各方珍惜,除了像小珂这类大陆到香港接受司法训练的学生人数不断上升之外,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所独设的法律深造文凭课程,每期都有大陆法官到港观摩,显示大陆司法界也极珍惜香港的司法制度。回归后,香港特区沿用袭自英国的普通法制,与大陆不同。这项香港回归后的最大资产,如何善用还待细斟。

2007年6月中旬,坐镇香港司法界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借着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在即,首次面对香港媒体,公开详谈对香港法治回归十年的观感。他铿锵有力地说:“法治和司法独立,是香港社会的基石,也是香港的优势,回归以来没有倒退,充分保障了市民的自由和权利。”

他还说,香港法治精神没有改变,连各级法院法官沿袭的假发长袍的制服,也完全保留,唯一改变的,只有终审法院的法官无须再戴上假发。

李国能这次破天荒面对传媒,明显是要趁十周年回归纪念大日子之际,摆出高姿态,捍卫香港的法治,并细心解释经过回归十年的推移,香港沿用的法律制度已出现一些改变,然而法治精神未变。

针对“一国两制”与特区沿用普通法制度之间的磨合,他强调,公众必须明白,两地法律制度不同,对解释基本法持有不同观点,这都是事实,但是人大释法是现行的法律制度、安排的一部分,对此,香港人与法律界就必须接受。

回归以来,利用司法复核入禀法院,解决种种涉及自身权益问题的个案持续增加。有法律专家质疑,这种个案多数是针对行政机关的政策,影响到特区“行政主导”体制。

李国能则认为,司法复核案件持续增加,是健康的现象,是法治的体现。他认为,随着社会渐趋复杂,司法复核增加无可避免,这也不是香有的现象,他说:“这反映无论有钱和无钱、有权和无权、有势和无势,都对香港法治和法院抱信心。”

一如大陆到港的学者潘惠如说,香港今天的成功,离不开独立完善的司法制度,经过十年,“一国两制”下的特区法治,已经过摸索阶段而更为完备。显然,香港和内地之间即使在法律制度及精神上存在不少灰色地带,隐含着潜在不同,然而不论内地还是香港,对此地法治,始终是珍之重之。

上一篇:小产权房撕开的房价成本 下一篇:香港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