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的教学与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01 04:19:04

《城市生态学》的教学与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大力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形势下,针对本科院校的《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笔者提出通过案例教学、对比式教学以及让学生参与当地生态现状调查等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36-02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协调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全面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预计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城市化将会达到60%以上。但一直以来,城市生态问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2]。因此,在《城市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等,都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增强大学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通过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了解当前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热点问题,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比如,讲到城市污染中的空气污染,实时引入目前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雾霾问题,可以通过新闻、图片、视频,给学生讲清雾霾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然后扩展到“PM2.5”、“伦敦烟雾事件”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触类旁通的学到更多知识,又能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以一名受害者的身份面对这类问题,督促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为改善空气污染而行动。再如,讲到水污染,可以引入由于工矿企业污染水的直接排放而产生的“癌症村”事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在,并能尽己所能,通过宣传或其他方式减少甚至杜绝类似事件的重演。再如,“黄浦江死猪事件”,也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件本质,明晰此类事件对生态的破坏力所在,进一步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类似的实例很多,意在教育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责任感。

二、对比式教学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致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体无完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在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好多国家的先进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中国的污染,可以和伦敦相比较,伦敦曾经也是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但现在伦敦的天空非常蓝,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绿色,树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形态各异,伦敦已经成为一个绿色的城市;伦敦街道的两边都是绿“墙”,灌木丛很高,围着杂生的草地,路边任由野草生长,黄土就不露天,非常干净。在灰尘、噪音比较大的停车场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能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一个小火车站旁,用铁丝网围起野生的植物,任其自然生长。利用自然的力量绿化城市,花钱又少效果又好。这些杂生的、野生的草坪不用杀虫剂,人可以随意在上面活动,既安全,又增加城市人的活动面积(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而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种植的多是人工选择的树木和草坪品种,需要不断的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这样即浪费了稀缺的淡水资源,又会因为喷药、施肥污染了环境。

再如,讲到水资源问题时,在阐述清楚我国的淡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现状的同时,用对比式的方法讲解国外的节约用水、净化水资源的先进做法。比如以色列,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不足中国人均的1/8,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以色列特别注重加大使用循环水的力度,把工业与城市生活产生的污水,集中进行净化处理后二次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对海水淡化后的生活使用水也同样如此.再者,以色列不断增建集水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贮在降雨季节的天然降水资源,在农耕时用于生产种植,等等,一系列的节水、科学用水措施成就了以色列的沙漠绿洲。学生们在了解了相关的内容后,便清楚了我们该怎么做。

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生态现状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参与当地的生态环保现状调查及监督工作。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当地企业的治污排污情况,最后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一方面让政府及老百姓了解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政府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再如,可以安排学生调查所在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积极地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尽到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到相关部门查阅资料,充分了解所在超市居民对生物资源、能源等消费的人均生态足迹,计算出当地的土地承载力,定量分析当地生态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为当地政府指定宏观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总之,通过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自身价值。

四、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普遍存在着极具“校园特色”的环境污染现象[3]。如教室里到处可见的“课桌文化”,漫步校园的“早餐文化”,随时都可看见大学生一手拿一次性塑料杯,一手拿塑料袋装着“包子、馒头、煎饼”,殊不知,饱餐后扔弃的塑料杯、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再者,大学食堂、餐厅剩菜剩饭问题严重。根据中央提出的光盘行动,及时教育学生倡导节约为荣,节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吃饭尽量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吃多少买多少,这样即节约了粮食,又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污染源。还有教室的“长明灯”,洗漱间的“长流水”,教育学生必须坚决杜绝,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有种罪恶感。

总之,《城市生态学》的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的丰富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进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城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意识到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把保护环境作为自觉自愿遵守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使他们重视环保事业,对保护环境具有神圣的使命感,造就大批具有较高生态环保意识的人才,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实现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9(1):69-71.

作者简介:张乃芹,女,副教授,硕士,从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自由化”的探索 下一篇:论中职英语教学中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