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传授心法

时间:2022-09-01 04:03:32

陈寅恪曾说:“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学问如果没有传承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谓“人微言轻”,即使有“道”在身,说不清道不明此“道”从何领受而来,别人也不会轻易相信。这大概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因为人更容易倾向于相信一种权威。

所谓“道统”,也就是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儒家中的这种道统意识可以追溯到《论语》和《孟子》。《论语》中记载孔子经常称赞尧舜之道,终篇《尧曰》中还记载尧让位给舜所传授的内容。孟子亦特别推崇尧舜之道,“言必称尧舜”,在《孟子》终篇末节里点出了自尧、舜、禹、汤、文王圣圣相承,一直至孔子,所传的乃是圣人之道,并隐然以接续此道自命。儒家的道统也就是要追溯尧舜之道的传承系统。

孟子之后的荀子、扬雄等皆没有明确的道统意识。直到唐中叶韩愈,鉴于排佛的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受佛教祖统说的启发,在孟子道统观念的基础上,在《原道》一篇中建立了一个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儒家之道的传授系统,并且认为孟子死后,儒家之道就中断了,亦隐然以继承此道自任。

受韩愈的启发,北宋儒家学者皆大谈道统,亦纷纷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如苏轼等皆有自己构造的一套传承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程兄弟亦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以继承孟子之后的道统相标榜。

然而韩愈等所谓道统还只是一种简单的人物谱系,没有明确而丰富的道统内容。道统论一直到朱子才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其思想与价值亦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据研究,朱子道统论的经典表述集中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特别是其中的《中庸章句序》。本文着重基于《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内容来分析朱子对儒家道统论的理论贡献。

一、研究简述

朱子的道统论思想以及道统论对于朱子的重要意义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下面即对此作一简单梳理:

钱穆先生特别强调朱子传道与传心的关系,通过引用《中庸章句序》的说法指出,朱子最早阐发传道即传心之说,认为传圣人之学,即是传圣人之心。传圣人之道,亦贵在窥圣人之用心而得其意。另外还特别指出朱子分别道心、人心,始于《中庸章句序》。

陈荣捷先生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朱子在道统方面的贡献有五条:首次使用“道统”一词,以哲学思想充实道统内容,上溯至伏羲于尧舜之上,加周敦颐于道统之内,以及朱子本人承继道统。除第四条之外,其他皆依据《中庸章句序》与《大学章句序》。

张亨先生则特别重视道统论对朱子的重要性,作《朱子的志业——建立道统意义之探讨》一文,系统论证了建立道统乃朱子毕生的志业,认为“无论朱子的形上架构多么精密,心性之说何等深微,工夫如何切实,知识如何宏博……都应该置于‘建立道统’这一志业之下来理解。”

蔡方鹿先生著《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一书,对道统思想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认为朱子继承二程,完善了道统体系,并以四书学来发明道统,乃集道统思想之大成。

钱逊先生通过分析朱子的《大学章句序》与《中庸章句序》,认为宋儒推崇“四书”是为了接续道统,其中所说的不传之学,实际也就是孔子学说中人道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关于人生哲学、道德修养的学说,即“四书”中的心性修养内容。

余英时先生以儒家之道乃“内圣外王之道”的观点出发,以“政治文化”作为朱熹历史世界的中心(取代道统与道学为中心),区别了“道体”、“道统”、“道学”等几个概念。认为朱子在《中庸章句序》中,以《中庸》之“中”等同于“允执厥中”之“中”,从而断定“中”即是对“道体”的一种描述;并依“道统”与“道学”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自上古圣神至周公是“道统”时代,其显著特征是内圣与外王合一;周公之后,内圣外王分裂为二,也就是孔子开创的“道学”时代。朱子所使用的“道统”概念具有特殊涵义,与宋之后的用法不同。

金春峰先生从朱子哲学思想为“心学”的独特诠释视角出发,明确指出道统论在朱子思想中居于核心与纲领的地位。其《朱熹道统说的建立与完成》一文梳理了朱子道统论的发展过程,认定《中庸章句序》是朱子道统论的真正确立、完成及经典表述。其《(中庸章句)的诠释思想及其方法论》一文又进一步指出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纲领和指导思想是《中庸章句序》“十六字心传”之“道统说”。

此外,柯玫妃的博士论文从朱子道统理论的建构、道的传承、道的内涵等三方面梳理了朱子的道统论思想。许家星的博士论文从四书与道统、道统学统正统的关联、道统说的形成及其理论资源、道统核心观念“十六字心传”的含义等几方面探讨了朱子四书学的道统思想。《宋代(四书)学与理学》亦设专节梳理了《四书章句集注》中的理学道统论。还有多篇论文探讨了朱子道统论的形成过程等。

由此可见,学界多重视朱子建构道统论的重要意义,一般只将十六字心传作为朱子所说的道统内容。实际上,朱子的道统内容还包括《中庸》的思想,以及富有时代性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这些内容都是《四书章句集注》在解释过程中的纲领与核心。本文拟就此问题从朱子道统谱系的新内容、道统的具体内容、以及道统内容在义理层面上的会通等方面来专门分析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对道统论的理论贡献。

二、道统的新谱系

一般认为儒家道统论最早是由韩愈在《原道》中提出的,其中主要提出了道统的谱系:

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

朱子《中庸章句序》中道统传承的人物谱系(圆括号内为臣)为:

尧…舜(皋陶)…禹…成汤(伊尹)…(傅说)…文王…武王…(周公、召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二程…朱子

与韩愈相比,可以看出,朱子道统谱系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于孔子之前补充了传道的臣。皋陶为舜之臣,伊尹为汤之臣,傅说为武丁之臣,周公、召公为周成王之臣。在朱子的道统谱系中,有君臣皆为圣人的,如舜与皋陶、汤与伊尹,也有只有臣为圣人的,如傅说、周公、召公。朱子所列孔子之前的圣贤的事迹和言说,多见于《尚书》的记载,由此使道统成为“五经”(以《尚书》为代表,记载孔子之前的圣贤事迹和言说)与“四书”(记载孔子至孟子之间的圣贤事迹和言说)之间的桥梁。

上一篇:罗马法与法系统的生成和演化(下) 下一篇:诠释学视野观照下经典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