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宰予

时间:2022-09-12 10:44:12

在孔子为班主任的这个班级里,宰予,也叫宰我,是个差生。

宰我使老师不满意的一条,就是好大白天睡觉。拿今天的话说,大概是经常午睡时间过了头,上课迟到。或者虽然坐在课堂上了,还断不了打个瞌睡。圣人为此发过脾气,说出很重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特别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圣人的话,必是至理名言,从此给宰予定了性,成为一段朽木,一截粪土之墙,几千年来也得不到,想想也真是冤。也曾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汉代的刘向在《论衡》中,就责问过孔夫子:“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刘向还说“孔子作《春秋》,不贬小以大”,那么在宰予昼寝这个小问题上,你老人家“以大恶细,文语相违,服人如何”?但孔子何许人也,刘向反驳也不起作用,宰予就这样成为千古以来的负面典型。

宰予(前522-前458),春秋鲁国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史记》称其“利口辩词”,看来他是个好学深思,擅长论辩,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学生。拿北京话来说,是个有点“搅衅”,爱抬个杠的主。因此,他成为孔门弟子中唯一对孔子学说表示不同见解的人。最为流传的例子,就是“三年之丧”的看法了。

一次,宰我和孔夫子辩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认为父母死后,服丧三年的时间太长,一年就足够了。使一个人守在父母的坟上孤哀苫块,和整个社会生活脱节三年之久,简直是没有道理的。大家知道,孔子在维护道德纲常、规矩章法方面,绝对是很形而上学的。宰予发难,也是对老人家“无改先人之道”的绝对化,一次思想上的反弹和行动上的不买账。老先生拿他这位勇敢的不那么毕恭毕敬的弟子没办法,只得无力地反问他:“父母死后不满三年,便吃那稻米饭,穿那绸缎衣,你能心安吗?”

宰予有点反潮流精神,自信而又坦然地回答:“我为什么不心安呢!”

“你觉得心安,你就去做好了!”孔子只好酸酸地重复了两遍。等他走出屋去,圣人马上摇头跌足,叹息道:“完了,完了,这个宰予啊,也太不仁了!”

圣人一辈子倡导的这个“仁”字,是儒学的宏旨之一,现在他给宰予一个“不仁”的政治鉴定,估计也就等于宣布他是不可救药的了。那时,大概还不兴开除学籍,也不怕将来毕业分配时穿小鞋,所以,宰予好像也不怎么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后来,由于他能言善辩,孔子外出期间,常派他打前站,终于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圣贤的话,不可不听,不可全听,尤其那些自以为是圣贤,或被捧成圣贤的人的话,更大可不必奉为圭臬。因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科学文明日新月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因此,像予这样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绝不盲从的学生,像予这样一个不唯唯诺诺,充满阳光的学生,代表着可敬可畏的未来。即使偶尔睡个懒觉,打个瞌睡,也不必一板子打死。要统统都是乖孩子,如孔子在《论语》所规定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样,一个个按发豆芽菜的方法成长起来,我不禁想,长此下去,将来还会有发展,有进步吗?

【原载2013年1月23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上一篇:碗碟下的“心照不宣” 下一篇:“长大了,他们却不再想当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