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01 03:28:24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在手术是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对其应用成效与2013年1月~12月未实施护理标识的200例患者的成效予以对比。结果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志之后,各指标均优于应用前,P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中抢救患者、消除疾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特性主要有任务繁重、时间长以及高效率等特点[1]。护理风险所指的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中可能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不良事件的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在手术室护理的任何阶段。风险管理则是指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管理过程。有研究提示,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护士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的发生。本院于2014年1月~12月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在手术是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112例、女88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为(43.2±8.9)岁。同时选择2013年1月~12月未实施护理标识的200例患者进行对比,其中有男109例、女91例;年龄在17~75岁,平均年龄为(42.1±8.4)岁。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患者护理标识

1.2.1.1身份的标识 对患者使用腕带进行身份识别,能够使医护人员快速对患者的身份与疾病进行识别。在佩戴之前收集患者的基础信息资料,对患者的重要信息进行标注,以便于识别。普通患者采用蓝色的腕带进行标识,婴幼儿则采用粉色以示区别。在手术开始之前,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仔细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查,腕带上提示的信息注意核对,检查性别、年龄、病区、手术部位等信息是否一致[2]。

1.2.1.2药物过敏的标识 手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等信心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将采集到的过敏信息做好记录和标注,例如患者对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有过敏反应,应当使用醒目的标签悬挂在患者的输液架上,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每一次输液之前都能够清晰的看到,避免输错药物造成不良事件。

1.2.1.3管道的标识 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安置各种管道引流或者输注液体,对其进行护理标识能够减少失误的发生。在每一种管道的头部或者接头部位等使用颜色醒目的标签将名称、置管日期等标注清楚,使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1.2.2手术室环境标识 手术室是重要的治疗场所,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同的区域和部位标注要清晰,例如污染区使用红色的标识、无菌区域采用绿色的标识,对于手术室中使用的设备、器械工作等也具有相关的要求,例如部分器械有防水要求的应当设置有防水标识。此外,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应当在手术室门楣间粘贴手术进度标识,提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自我防护,规避手术室风险[3]。

1.2.3警示标识

1.2.3.1药物的警示标识 药物主要分为普通药物以及手术中药物。手术室中应用到的药物种类非常多,必须通过醒目的标识对药物的用途、用药时间等信息进行标注才能够减少失误的发生。例如手术中使用到的部分药物需要提前抽取到注射器中备用,此时就需要在注射器上粘贴醒目的标签,通过不同的字体颜色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应用时间进行标识。此外内服的药物应当使用和外用药物不一样的颜色进行区分。手术过程中使用到的药物很多外观相似、容易被混淆,面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无菌标签对名称进行分类,备用。

1.2.3.2查对的警示标识 做好查对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重要的手段,严谨、负责的查对工作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交接错误,本院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心形的查对卡片,起到良好的标识效果[4]。

1.3研究指标 ①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用药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②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组中得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观察指标结果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 应用护理标识之前,200例患者中出现8例护理差错、5例护理纠纷和8例用药差错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2.5%以及4%;而应用护理标识之后,200例患者中出现1例护理差错、0例护理纠纷和1例用药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5%、0以及0.5%,对比前后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应用护理标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①对医疗环境的满意度,应用护理标识前的200例患者表示满意的有169例、不满意的患者有31例,总的满意度为84.5%,应用护理标识之后满意的患者194例、不满意的有6例,满意度为97.0%,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所指的是可能造成患者生理上残疾、死亡或者心理伤害的存在于各个护理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同时具有可规避性。一旦发生风险将可能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的生理或心理,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增加护理人员的负担,影响到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评估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措施予以规避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手术室的工作具有负荷大、复杂程度高、风险高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5]。尤其是需要抢救的患者,通过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根据有效信息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护理标识的患者护理纠纷、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护理标识的患者,而对于环境、服务及操作水平的满意度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157.

[2]刘彬,程宗燕,李福宣,等.推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术后管道标识规范率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3:123-124.

[3]李艳,朱贞,雷凤琼,等.完善的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2,04(1):41-42.

[4]杨素娟,周黎华,李梅,等.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9):135-136.

[5]任华,张宇晔,周凯娃,等.图谱式教材在手术室护理教学及防范护理缺陷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30-131.

上一篇: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35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就近入学等于最近入学吗